人工智能方法在探究小学生作业作弊行为及其关键预测因子中的应用*
学业,同伴,1引言,2方法,1被试,2研究工具,3正式问卷构成,4机器学习模型建构,3结果与分析,1描述性统计,2机器学习分析,4讨论,5结论
赵 立 郑 怡 赵均榜 张 芮 方 方 傅根跃 李 康(1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杭州 311121)(3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杭州 311231) (4 杭州市夏衍小学,杭州 311121)(5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6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安大略 M5R 2X2)
1 引言
学业作弊是古往今来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它是指学生为获得理想的学业成绩或排名而采取的秘密且有意破坏学业诚信准则的行为,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为作业作弊。虽然自“双减”以来,我国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但不可否认,较之国外,“作业”依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最主要的学业任务,作业作弊行为在小学生中仍普遍存在。小学阶段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及道德行为习惯塑造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学生做出的作业作弊行为既会导致其学业成绩不佳进而在考试中作弊,久而久之,又容易使其作弊行为习惯化。并且,对儿童期的作弊行为若不重视并加以及时引导和干预,很容易导致个体在成人后表现出更严重的问题行为,如违法乱纪或犯罪(Williams &Williams,2012)。且“双减”政策在强调“减负”的同时,也明确了提高作业质量的需求,并提倡杜绝“唯成绩论”。可以预期,相较于考试成绩,小学生的作业质量等平时学业表现在未来的学业评价体系中可能更为重要。为此,本研究就作业作弊行为在小学阶段的发展及其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考察,以期为探索作弊的发展机制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在学术界,有关学业作弊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Hartshorne &May,1928)。纵观现有的实证研究,绝大多数都来自国外,且研究对象几乎全部聚焦于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参见 Anderman &Midgley,2004;Cizek,1999;Hrabak et al.,2004),极少有研究关注小学生群体(Hartshorne &May,1928)。虽然,早在1928 年,Hartshorne 和May 的研究就已揭示小学阶段儿童会自发地做出学业作弊行为。但在此之后,因西方教育体制改革导致国外小学阶段的考试和作业一度被取消,故针对小学生作弊的实证研究也一度停滞。与此同时,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学业作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试作弊(Bong,2008;Freire,2014),针对作业作弊的研究非常少。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研究专门考察过小学生的作业作弊行为。
与国外相比,国内有关学业作弊的实证研究起步更晚,且研究对象全部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如:舒首立 等,2018;易晓明,2021),针对小学生作弊(尤其是作业作弊)的实证研究尚属空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8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