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新跨越 再铸新辉煌
先后打捞出遇难者遗体、遗骸70多件及大量遗物,并成功打捞出失事飞机黑匣子和数千件飞机残片,为空难善后处理和事故原因调查奠定了基础。2002年5月,上海救捞局派出“华意”轮和“沪救12”轮,连续20多个昼夜搜寻华航“5.25"空难飞机残片,共找到11块残骸碎片,并移交台湾中华搜救协会。2002年,广州救捞局成功救助“梧桐山”号客滚船271名遇险旅客,救助载有2万多吨液化气的“GAZ POEM”轮等等。救捞虽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克服困难,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保证救助、广开门路、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经营养救助”的弊端日益显现,特别是“11.24”海难的发生,向我们敲响警钟:中国救捞的装备力量和传统体制,与国家快速发展的航运事业不相适应,明显滞后,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加大国家投入来改变现状。
三、改革创新:加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救捞
这一时期的中国救捞,时间段为2003年6月至今,虽时间不长,但中国救捞改革幅度大,力度强,充满活力。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中国救捞发展在新体制下开始提速,新的空中力量、海上力量和基地力量的空前投入,打造出了我国立体救助的崭新局面。
根据交通部等六部委批准的《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3年6月28日,交通部救助打捞体制改革正式实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