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细胞片层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3)
第6页 |
第1页 |
参见附件。
2.2 BMSCs细胞片层收获
将诱导后的BMSCs接种到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7~10 d后可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部,细胞排列紧密,部分区域可见细胞层叠现象。将培养皿放置20 ℃环境中60 min,可见贴壁细胞从培养皿边缘处开始脱离,逐渐收缩,最终整个从培养皿底部脱离形成完整的细胞片层(图3)。
2.3 BMSCs细胞片层复合PLGA支架扫描电镜观察
电镜下观察PLGA支架呈多孔网状三维立体结构,孔径为100~300 μm。BMSCs植入及细胞片层包裹支架后3 d,可见细胞伸出多个伪足黏附在支架材料表面及孔隙中(图4)。细胞片层及分泌的细胞外基质覆
盖于支架表面(图5)。
2.4 大体观察结果
16只犬全部成活并进入结果分析。术后4周,支架材料被软组织包绕,可见明显支架结构,支架与周围骨断端分界明显,触之较软。实验侧与对照侧差别不明显。术后8周,双侧仍可见部分支架轮廓,骨断端与支架结合紧密,分界不清,支架下方有少量吸收,实验侧支架吸收量少于对照侧。术后12周,实验侧骨缺损大部分被新生骨组织修复,新生骨与正常下颌骨组织之间呈骨性愈合,骨断端处未见外骨痂;对照侧下颌骨下缘处骨缺损大于实验侧。术后16周,实验侧骨缺损大部分被新生骨替代,舌侧形成与正常骨相似的密质骨,与正常骨断端骨性愈合,硬度与周围骨组织相似(图6上);对照侧成骨量小于实验侧,下颌骨下缘处仍可见骨缺损(图6下)。
2.5 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标本X线片光密度值见表1。由表1可见,实验侧与对照侧标本X线片光密度值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