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823218
肌上皮细胞在大鼠腮腺萎缩过程中的转归(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赵腾达 左金华 王丽芳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导管样结构异形更加明显,管腔继续呈圆形扩张。150 d组,导管样结构及异形导管数量减少,腺实质广泛纤维化并逐渐代替腺体组织,已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图1D)。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EC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见图2、3。在正常对照组及1 d组,腺泡及闰管边缘可观察到少量阳性表达的MEC(图2A);3 d组的

    MEC在腺泡表面呈星形,而在闰管处则呈梭形(图

    3A);5 d及7 d组可观察到MEC数目明显增加,其形态变化由梭形至星形不等,主要位于导管样结构周围(图2B)。随着腺体的萎缩,腺泡细胞的完全丧失及大量导管样结构的出现,21、30 d组可观察到腺实质内的大导管几乎全部被梭形的MEC所包绕,导管样结构呈典型的双套层结构,大量阳性表达的MEC主要位于外层;60、100 d组导管样结构的管腔继续呈圆形扩张,数量减少,MEC阳性表达的表现类似于30 d组(图2C);150 d组的导管样结构管腔变小,MEC呈梭形包绕在导管样结构的外层(图3B),MEC数量较前几组明显减少(图2D)。

    A:腮腺萎缩早期(3 d组),MEC在腺泡表面呈星形(空箭头),在闰管处呈梭形(黑箭头);B:腮腺萎缩晚期(150 d组),MEC呈梭形(黑箭头),包绕在导管样结构的外层。

    Fig 3 Morphology of MEC during the early and late phase of

    glandular atrophy oil immersion lens × 1 000

    2.4 MEC计数结果

    腮腺导管结扎后不同时间点的MEC计数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导管结扎后MEC数量显著增加,尤以5 d组增加最快,100 d达到最大值之后数量又迅速减少。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MEC数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P=0.069),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MEC数除与1、150 d组无明显差异外,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组与150 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 d

    组除与14、21、30、60 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