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2014年第2期
编号:12815105
Er: YAG激光对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4)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郭斌等
第6页
第1页

    参见附件。

     治疗后3个月,龈下菌群DNA条带均数呈下降趋势,但超声组条带均数的下降明显多于激光组。超声组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糖尿病疾病状态下,牙周微环境更利于致病菌繁殖,随时间推移,牙周可疑致病菌重新定植成为优势菌,其他细菌生长受抑制,致使细菌多样性减少,逐渐恢复到与治疗前相近的菌群结构;这提示牙周可疑致病菌在超声治疗后3个月有再定植的趋势。激光组细菌多样性仍有一定的增加,可能要归因于其良好的抗菌性。已有研究[13]表明,带有自动荧光反馈系统的激光仪照射后的根面可获得较光滑均一的表面,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延缓细菌再定植的进程。从这一角度分析,激光在延缓细菌早期定植、控制疗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Liu等[14]的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经基础治疗后42 d即有大量细菌的再定植,且细菌的定植不伴随临床症状的反复,提示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微生物变化存在不一致性。本试验亦得出类似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龈下致病菌的再定植早于临床指标的回复。究其原因,可能是治疗措施改变了牙周袋的理化环境,导致试验对象易患性降低所致;但其原因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治疗后3个月时龈下致病菌出现再定植,可见有效、持久的菌斑控制至关重要。维护期口腔卫生往往决定着牙周系统治疗的成败,这一阶段应增加复查、复治次数,强化口腔卫生指导,待龈下菌群稳定后逐步延长治疗间隔时间。

    本研究探讨了Er : YAG激光治疗对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老年患者龈下菌群的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