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2014年第2期
编号:12815049
双生子儿童口腔微生物群组结构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杜芹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对象

    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2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双生子儿童20对,年龄3~11岁,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三版龋病诊断标准,记录龋失补牙面(dmfs/DMFS)指数。其中有龋者17人,无龋者23人。

    所有入选双生子儿童为共同生活背景,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史,3个月内无全身使用抗生素史,未使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1周内口腔局部未使用抗生素。儿童及其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

    根据儿童牙列情况分为乳牙列组以及混合牙列组。乳牙列组双生子共10对,年龄3~6岁,其中无龋(caries free)儿童13人,有龋(caries)儿童7人,dmfs指数为2.29±1.38。混合牙列组双生子共10对,年龄6~11岁,其中无龋儿童10人,有龋儿童10人,dmfs/DMFS指数为7.20±4.42。

    1.2 卵形鉴定

    用无菌棉签采集儿童口腔黏膜样本,鉴定双生子儿童卵形。采用16个多态标记(D3S1358,vWA,FGA,AMEL,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D7S820,TH01,PE,D16S539,CSF1P0,PD,TPOX)的基因分型对所有双生子进行卵形鉴定。20对双生子中,同卵双生子10对,异卵双生子10对;乳牙列组中同卵双生子3对,异卵双生子7对;混合牙列组中同卵双生子7对,异卵双生子3对。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