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理论的中国B2B发展关键障碍因素探索
的,并在此后近20年间得到广泛运用。该理论是一种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理论,是在认知行为理论,资源基础理论(RBV),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展军和李垣对企业吸收能力理论的内涵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具体为:(1)吸收能力是企业对外部知识在评价、获取与消化基础上,与企业原有知识有效整合和利用的一系列组织惯例和过程;(2)吸收能力是建立在企业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具有领域限制和路径依赖的特点;(3)吸收能力存在于企业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上,作为一系列基于知识的能力,吸收能力的强弱最终表现在企业竞争优势的实现程度上。
企业吸收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企业相关的先验知识(prior knowledge)、研发活动、沟通和学习、学习强度和方法、企业结构、企业文化,等等。比如,企业的吸收能力是企业相关的先验知识的函数,这种知识是企业在长期的经验中积累的,而其吸收的新知识大都与其先验知识相关,因此企业所拥有的先验知识内涵将影响其吸收新知识的态度。再如,Jansen指出企业的正规化(即企业的规则,程序,指示和沟通是否正规化和记录在案),参与决策,建立职能部门界面(即加强职能部门整合),工作的轮换,和工作的例行公事和重复性能正面的影响企业实现的(realized)吸收能力。企业吸收能力的概念也被用于解释信息系统的采用和成功。企业IT吸收能力一般包括先验的IT知识和IT管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