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权衡”论的竞争演化解释
波特理论的经济背景是1980年代美国和发达国家较为稳定和成熟的行业环境,为此我们设想,它所描述的战略代表了经过充分竞争以后形成的较成熟的产业和较稳定的市场均衡,但是波特有时也谈到均衡实现以前的竞争过程,所谓“权衡”就是指在一种演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权衡”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波特认为,产业成熟将使夹在中间的企业远比采取一种基本战略的竞争对手的盈利低得多,“产业的成熟会加大采用基本战略的企业和夹在中间的企业间的差异,因为增长的过程中,具有明显失误的企业会被暴露无疑”[5]17。这说明:第一,波特承认对他称作“夹在中间”的企业仍然可以获利;第二,在产业不成熟时,采用基本战略各企业和没有战略导向的企业可能差异不大;第三,存在“所有竞争对手夹在中间”的竞争状态。
在与波特持不同观点的作者的论述中,也可以找到这种竞争演化的观点,如Charles W. L.Hill认为[8]在这样几种情况下,差异化与取得低成本地位是一致的:该公司区分产品的能力很强;当顾客对竞争对手的产品的忠诚度比较低;市场增长迅速;市场结构极为分散;产品制造工艺较新或复杂;规模经济(尤其是在公司这一层面上)存在;范围经济存在。这里他提出了像“市场增长迅速”、“市场结构极为分散”这样一些产业发展早期阶段的特征,如果把他的“差异化与取得低成本地位一致”看作是波特“竞争对手夹在中间”的另一种较为正面的说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