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背景中的消费者-品牌关系: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根据表1,情感成分可以区分关系的质量和性质,其构成差异区分出了四种基本的关系类型或等级。关系质量最理想的情形是“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合二为一,中间没有间隙,最佳的情形是“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都处于高状况下的“自己人关系”。相反,最差的情形是两者都处于低状况下的“市场交易关系”。据此,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称谓,本文提出可以有这样四种基本形式“家人关系”、“好朋友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和“熟人关系”,分别代表四种关系类型。在“真有与应有之情”均高的类型中,“家人关系”是典型。在“真有之情”高、“应有之情”低的类型中,“好朋友关系”是典型,反之,“合作伙伴关系”是典型。在“真有与应有之情”均低的类型中,“熟人关系”是典型。本文把上述的人际关系分类运用于品牌关系情境中,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也存在“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之分。前者是指在对品牌使用中,消费者由对品牌喜爱产生的难以控制的正面情绪反应,如高兴、愉快和乐趣等;后者是指受文化规范影响(如爱国主义,家庭和传统,场合和礼节)而产生的义务上的感情(应有之情)。由此,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也存在四种基本类型“家人关系”、“好朋友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和“熟人关系”。那么,中国的消费者是否能运用这样的借喻来评价他们与品牌之间关系的差异呢?这四种关系类型的称谓是否具有代表性?品牌关系类型是否有效地体现品牌关系质量的差异,具有不同的预测效用呢?下面,笔者通过两个研究进行论证。
二、研究一:本土人际关系隐喻区分品牌关系有效性的探索
(一)研究方法与调查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究基于中国人际关系隐喻的品牌关系类型是否能有效区分品牌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