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商业经济与管理》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90431
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结构布局与开发模式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3日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年第11期
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结构布局与开发模式研究

     (三)需求取向下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圈层结构

    根据保继刚等将桂林、广州等“环城游憩带”分为“郊区游憩带”和“省内游憩带”[7]的研究结论为依据,都市农业旅游在都市周边会形成不同的圈层,每一圈层在地理分布上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从而影响到了旅游者到访率,基本呈现出的是同心圆衰减规律。

    由于目前杭州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客源主体,仍是以都市居民为核心的旅游空间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由此形成了以杭州市为中心的旅游圈。吴必虎(2006)对杭州本地居民休闲游憩的研究表明,杭州本地居民的出游频率为:“41%以上的居民每周市内游憩次数为1-2次,每周出游5-6次的居民占4.56%”。杭州居民对环城游憩带的吸引物选择上,“以山地风光与森林为最,达到19.83%;其次是水上风光(18.67%),度假产品(14.31%)、乡村田野风光(13.73%)”,“环城游憩带的节日庆典活动对杭州居民的吸引力还较弱,只有2.90%”。

    在区位的偏好上,杭州居民都“选择了距离市区10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地区,在此区域形成了一个出游的密集地带”,其中,以“萧山、余杭、富阳、临安、绍兴及淳安等地/县区为最”,从而成为杭州居民最重要的流向目的地,所选择的目的地从近到远依次是“余杭—萧山—富阳、临安—绍兴、桐庐—湖州—嘉兴、建德—淳安”,到四组目的地的行车时间分别是“20min、30min、50min、80min”。由此得出的结果是:杭州居民对四组不同的目的地的选择比例并未呈现距离衰减规律,恰恰相反,距离从近到远,而居民选择的比例却是“9.11%、21.34%、24.22%、28.5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