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通理论创新、政府政策与发展方式转变
济、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不仅可以为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数据,更有助于我们挖掘流通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流通理论的基础框架。新经济史学派的主要特点和观点是: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对不同社会历史上的经济成败及其缘由作数量的分析研究,对经济史研究不止是搜集、考订、分析史料和叙述史实,更重要的是要能解释史实,说明其中彼此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郑勇军教授还提出,任何一种理论思想的产生都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决定,流通理论创新也不例外。从国家需求层面看,对流通理论创新充满了期待。我国国家竞争力构成中,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而流通产业又是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短板。目前,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主要是依靠制造环节的价格竞争力,但是,随着中国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工资、土地价格、排污费等方面),制造业优势不断弱化。在此背景下,发展以流通产业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提升流通效率,降低经济运行中的流通成本,已经成为中国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主攻方向。浙江大学的金祥荣教授提出,流通研究属于应用型的理论研究,在现代经济学前沿领域,以克鲁格曼、滕田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范式将有助于国内流通理论界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内研究贸易问题,对于研究中国流通产业中的特殊现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新经济地理学突破性地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内引入了“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等概念,通过构建“中心一外围”等模型,对制造业中心、大城市等经济中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强有力的解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