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西方经济学思维对流通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本文认为,主流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不重视流通理论,而是“无法重视”。正如上述研究指出的,流通与生产之间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流通的地位应该是上升而不是下降了,因为流通的关联性增强了,对于经济的影响力加大了,当沃尔玛成为世界500强,其年采购达到2300多亿美元,[注:2006年数据,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成为众多上游产业企业的生命线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强势的流通终端已经开始反向影响和控制上游产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学者对流通产业理论一直非常重视的原因,即如果就传统而言,流通环节是无法脱离生产环节,两者是一个关联互动的关系,那么在现代经济环境中,流通已经成为关乎国家经济稳定和安全的关键性产业。但是为什么西方经济学没有对流通理论形成专门的研究呢?因为两点原因,一是主流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传统和流通产业的产业特性,二是主流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路径依赖。在理论传统上,主流西方经济学将精力集中在不影响私有产权基础上的制度设计和机制研究,传统的“看不见的手”和“瓦尔拉斯均衡”便是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随着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问题的提出,新古典西方经济学又迅速发展出了制度经济学和机制设计理论。如200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所研究的机制设计理论,便是通过对于信息不完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进一步延伸,一方面解决了信息成本问题,即所设计的机制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信息(运行)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了机制的激励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