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商业经济与管理》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90471
转型经济中的流通与流通经济学的转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3日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9年第8期
转型经济中的流通与流通经济学的转型

     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大都采取了优先发展工业与重工业的后发战略或赶超战略,流通部门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从而形成工业品或投资品的“产业内循环”,这种产业结构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而流通部门正是介于消费者与生产部门之间、拉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稳定国民经济波动的关键环节。在这个意义上,流通产业是启动消费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因此,流通产业必须实现由附属产业到独立产业、由“生产驱动型产业”到“拉动生产型产业”、由“满足基本需求”到“满足异质化需求”的过渡。归根到底,由于流通产业的外围环境、技术基础与产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流通产业应该上升到具有实质意义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上来。

    三、流通经济研究与范式转换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流通产业重要性上升与赶超战略忽视流通产业相对应的是,研究流通领域经济运行的流通经济学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陷入了低迷状态。尽管部分研究者开始呼吁政府重新审视流通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提出流通基础产业论、流通先导论、流通战略产业论等理论观点,然而上述理论观点很难推动国家政策对流通产业的实质性的调整,也很难扭转流通经济研究持续的颓势。而1998年教育部将“贸易经济”(020106W)调整为目录外保留专业,更直接导致了一场关系整个学科生死存亡的深刻的危机。从表面上看,这是西方学术范式大举入侵的结果,但从深层次上看,这也是流通经济研究与现实经济和西方相关研究融合不足、缺乏基本活力与突破的自然结果。

    上述的一系列问题,事实上昭示着中国流通经济学面临严重的“范式转换”的困境与机遇。库恩(Kunh,1968)认为,任何一门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可以概括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当前流通范式的危机表现在理论范式与社会事实的分离、科学共同体成员的迅速流失与流通经济学的管理学和实务化倾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