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商业经济与管理》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192095
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3日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1年第12期
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要的因素就在于流通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偏低,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同时,部门和地區间的条块分割阻碍了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形成大型集团,从而导致行业内既缺乏全国性的大型流通企业,也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流通企业。在2010年“全球零售企业250强”中,我国最大的零售企业百联集团的零售额为100.9亿美元(包含非零售业务收入),仅相当于沃尔玛的四十分之一、家乐福的十二分之一、麦德龙和特易购的十分之一。我国商品流通主体中,中小流通企业占绝大多数。较小的流通企业显然难以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规模经济效应,不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国外流通业的发展看,大企业为主导的格局是流通业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而我国流通业虽然在企业数量增长、店铺建设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在流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方面滞后,这不但阻碍了流通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而且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七)商业业态发展不平衡,业态创新不足,无法满足不同地區的消费需求

    商业业态的地區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发达地區和落后地區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不平衡,缺乏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业态,难以满足不同地區的消费需求。在发达地區和中心城市,购物中心、超级市场、折扣店、专业店、大卖场等业态,带给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和余地较大,但业态发展仍然较为单一,新兴业态发展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在偏远地區和广大农村,能够满足当地消费需求特点并有效引导消费需求升级的商业业态还很少。此外,我国现有商业业态主要以引进国外成熟模式为主,传统的百货店、超市等业态更多地停留在规范化、标准化阶段,对业态的扩展和创新严重不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商业业态的发展应该结合特定市场环境,以满足消费需求为主,并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积极向更新的业态发展创新。只有通过引入各种新型业态,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才能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有效地刺激消费。

    四、调整流通结构与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为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