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6期
编号:954733
共情中的认知调节和情绪分享过程及其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
     能够无意识地调节共情的程度。Seifritz等发现成年人对其他婴儿的笑反应更强烈,而对自己孩子的哭显示了更强的反应,这表明对自己和他人不同关系的认识以及个人的经验会影响情绪的分享。Noriuchi、Kikuchi和Senoo的fMRI研究发现,观看自己孩子的影片能激活母亲的背侧眶额皮层、尾状核等和认知加工有关的脑区,而观看其他孩子的影片则没有这种效果,说明情绪的分享受到高度精细化的神经机制的调节。Singer等人发现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评价为竞争性的关系会导致不对称的情感反应,如被试观察竞争者接受疼痛刺激会产生较少的悲伤情绪,看见他们处于愉快的情况中时则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而合作性的关系则会导致对称的情绪。人们还可以通过注意来调节情绪的分享。Gu和Han要求被试观看描述手接受疼痛刺激的图片和影片,一部分被试观看的时候要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另一部分被试要报告图片和卡通片中有多少只手,成像结果表明注意疼痛程度(评定任务)比注意中性刺激(数数任务)会诱发更强烈的情绪分享。一些专家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共情反应,如Cheng等人以及De-cety、Yang和Cheng[aa]的研究中,使用针刺疗法的医师和控制组被试观看人体接受针刺的影片,和控制组被试不同,影片没有激活医师和共情有关的脑区,而是激活了和情绪调节有关的脑区。经验也会影响我们和他人产生情绪分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