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5年第1期
编号:11033331
昌沧武术言论演绎人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日 《中华武术》 2005年第1期
     在中国武术界有位人见人爱的好老头,他就是《中华武术》杂志第一任主编、编审著名武术言论家昌沧先生。正如亚洲武术联合会顾问徐才先生说的那样:“在武术宣传上老昌确实是一位有功之臣。”

    昌沧先生参与了《中华武术》杂志的创刊,并亲自担任主编。此外,他还主持或参加编纂、审定了《武术科学探密》《武术科学与研究》《中国武术精华》《中国武术人名辞典》《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中华武术图典》等。经他审定的书刊近两千万字。还出版了50余万字专著《余生迹》、合著《四牛武缘》,以及散见中央级各报刊的专文。尽管今年他已八十高龄,却依然为武术鼓与呼,笔耕不辍,佳作不时问世。他的真知灼见在武术界乃至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04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为表彰其老有所为,特授予他“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获此殊荣,昌沧当之无愧。

    我与昌沧先生相知多年,综观他的武术言论,主要有:

    一、颂扬武术魅力
, http://www.100md.com
    武术作为国粹具有独特魅力,然而社会上对武术的认识不尽相同,旧社会竟将武术视为“下九流”,现在还有人觉得武术“有什么魅力?不就是拳打脚踢那两下,打打杀杀罢了”。

    针对这些错误看法,昌沧深入民间采访,接连采写了4篇文章,发表在《中华武术》上。通过老百姓的切身体会,从多种角度来颂扬武术的魅力,反响很大。他在河南采访后写到“中原习武者众,武寿星亦多”,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尽管生活在战乱年代,也活到了80岁以上,用事实来说明武术的健身作用;在江西井岗山采访时,他以生动的史实,讴歌武术溶入工农红军的军事训练,授之以术,来作为与敌人拼搏的本领,展示武术的技击作用;在《(中华武术)与我》的征文中,他读到那么多读者是那样的热爱武术、苦练武功,令他感动得奋笔疾书,盛赞武术在中国百姓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最后他得出了武术“是体育,高于体育”的结论。但也很冷静,他不赞成“武术是鹰,其他体育项目是鸡”的偏颇说法,表现出他对中国武术深刻的理解与热爱。

    二、强调开以德为本
, 百拇医药
    武术的核心是技击,这是由它的萌生与发展决定的,故它带有很强的技击性。练好武术能防身自卫,也能击伤他人。鉴于武术功能的多样性,因此练武之人的修身养性至关重要。昌老在多篇文章中倡导“未习武先习德”,“武以德为先”。他认为“武德,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武术观。即习武之人,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忠诚党的武术事业;其次要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要尊师重道;要见义勇为;要团结友爱”。见到或听到武术界的好人好事,他便笔耕放歌,激励人们学习。比如,他在《古今雷锋赞》中,结合他在福建出差、钱包失而复得的奇遇,旁征博引,浮想联翩。在颂扬“海神妈祖”林默娘乐于助人、为百姓排忧解难,商舸渔舟若遇难常得其救助的感人传说的同时,赞美南少林发祥地之一的莆田人崇尚武德的纯朴民风。当听到坏人坏事时,他也绝不放过。当看到曾获得过全国散打冠军的乔立夫在深圳参与绑架、撕票的报道后,又奋笔讨伐,写了《有感于乔立夫杀人》一文,在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认为,人们应当吸取“重才轻德”“重武轻德”的教训。后来,在某市一次扫黑活动中,涉嫌犯罪者就有几名曾是武术馆校的学员,他拍案而起,撰文痛斥这种丑恶的现象,特别强调武德教育的重要性。
, http://www.100md.com
    三、武术应进入各级学校

    昌沧非常关心武术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凡是了解昌沧的人都知道,武术能否进人中小学校,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一有机会他便大声疾呼。在《听李铁映谈话有感》一文中,他写到:“我深感武术走向世界,国内是基础。必须更加深入广泛地把武术运动开展起来,这中间的重要环节是要让武术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他还说:“作为一个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武术已纳入全国大、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并写进了教学大纲。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所限,还有待很好地落实。”后来他在《挟泰山以超北海乎?》等文章中,又多次呼吁武术应实实在在地进入各级学校,并指出,这“是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中落实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了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他还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并就武术教材的编写、师资的培训、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每次采访青少年武术比赛,他都要借题发挥,呼吁人们重视武术进入学校的问题。比如在《喜看共青团抓武术活动》一文中,他写到:“青少年行思敏捷,最少保守,精力最旺盛,又富有求索精神,因此,我认为,只有青少年才是武术事业最好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 百拇医药
    最近,他在《从温总理“会不会武术”谈起》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了武术不仅是体育项目,更重要的是—个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武术是我炎黄子孙光荣而神圣的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他认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要像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样地重视武术,真正把武术纳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投入足够的力量而实施之。他说,“果真如此,若干年后,像外国朋友关心的那样,不仅我国总理会武术,国家主席也会武术的

    四、武术学生要学文

    我国现有武术馆校号称“万所”,武校在校学生数十万人。毕业之后,他们或是升入高校,或是进入专业队,或是从事保安,或是担任影视演员。武术馆校已成为普及、推广武术的极为重要的力量,是为社会培养有武术特长人材的摇篮。如何办好武术馆校,使学生能够成为文武兼备、德艺双馨的有用之材,是摆在每所武校(馆)经营者面前的首要课题。昌老为此专门写过几篇文章。如《武校(馆)为什么要以文为主?》《武校(馆)学生为什么要学文?》等。从古到今,他论述了习武要学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http://www.100md.com
    昌老经常下到武校(馆)进行采访和调查研究,遇到重视文化学习的典型;他总要大书特书。早在十年前,他就首先发表了专文,题为《一所以文为主的武校》,他赞扬并传播该校的新鲜经验。目的是倡导同行向这些重视文化教育的武校学习。事实证明,一个武校能否在社会上站住脚,受家长和学生欢迎,不抓文化学习是不行的。因为当今的时代,科学发达,竞争日益激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一介武夫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他认为“武术富有精邃的哲理,与其他优秀传统的或现代的文化有着血缘的内涵,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难以领略武术精髓、更难攀武术技理的高峰”。他的这些观点得到了武校决策者们的认同。越来越多的武校也正在按着文武双修、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

    2004年11月29日是昌沧先生的八十华诞。《中华武术》杂志几代人围坐昌老的身边,忆往日创业的峥嵘岁月,畅想武术事业的美好前景。大家都为昌老的武术妙论而感动,更为他是那么的健康而高兴。谁能不羡慕人活到八十岁,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还能骑着自行车去采访呢?

    如果一两天见不着他,人们会想,这老头是不是又关在书斋里撰写武术文章呢?据悉,昌沧先生正在潜心研究武术运动如何与时俱进,再创新篇。

    昌沧是武术宣传战线上的不老松,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头,为武术的腾飞呕心沥血,奋斗不息。, http://www.100md.com(友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