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5年第5期
编号:11033094
万籁声嫡传自然门技击法(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日 《中华武术》 2005年第5期
     自然门武功是近代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享誉海内外,为习武者所推崇、仰慕。自然门武功由始祖徐矮师传杜心五,杜心五再传万籁声。三代宗师均文武双全,富有传奇色彩。其中,万籁声先生更是把自然门武功发扬光大,将武术技击中专一挖掘人体内部潜能的内功发展至极,把中国武术千百年来灿烂的内功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后人受益。

    万籁声,湖北鄂州葛店镇人氏,1903年2月21日出生,1992年8月8日卒于福建福州,享年90岁。万师自幼酷爱武术,十三岁到北京,住二叔家求学。其时正当清末民初之际,江湖豪杰、侠客密集京城,不乏军营教头、大内高手、镖局总头,各色人等吆喝街头。这些人一辈子以武术斗打为营生,年在三五十岁间,侠肝义胆之人有之,明暗沉浮之机存矣,北京街头似为龙潭虎穴。万师身在其间,求学北京国立农业大学森业系之余,专心习武,文武并进,名声渐起,毕业留校任助教、讲师等职期间,师从河北赵鑫洲师傅习练少林六合功夫和湖南杜心五师傅的自然门内功技击。万师常以武会友,遍访北京名家高手切磋武艺,并在1928年秋出版了《武术汇宗》一书。同年,万师参加在河北举行的东北五省武术对抗选拔赛,荣获第一名,后率领由二十二人组成的代表团到南京参加全国武术擂台赛,并以自然门坚实的功底、凌厉的技击博得众彩,随即被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主任和总教官。同年冬,他应两广总指挥李济琛主席之聘,到广州创办两广国术馆,任馆长,并被授予少将军衔。期间,他在广州以自然门公开设擂台,竞二十余日无敌手,折服两广武林。1929年冬,他参加上海各界为黄河水灾筹款所举办的武术对抗赛,两赛两胜,赢得满场喝彩。1931年冬,他应湖南省主席何键之聘到长沙创办湖南国术训练所,任所长,并在长沙公开设擂台,折服当地。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武术种类门派繁多,动作千姿百态,万师则以唯物辩证的方法,把传统武术和徐矮师“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的自然门武功十六字精义融会贯通到技击实战中,科学继承、发展了自然门武功。十六字精义中的“动与静”是辩证统一体,“以静制动”实为自然门武功技击理念的真谛。其凶猛的“动”生于“静”,“静”又由“动”聚集而成,“以静制动”正是根据客观条件下各种不同的能量以及“动”的强弱,在“静”的基础上爆发出足以制“动”的内功,精确无误地将其用之于一剑封喉,一锤定音。这种由“动”触“静”、以“静”制“动”的功夫,是万师嫡传自然门武功技击理念的至高境界,要达到这种至高境界,就必须练好自然门“不变应万变”“不动制万动”“不灵超万录”的真正功夫。今“自然门”嫡传杜心五、万籁声等一代宗师均乘鹤西去,挖掘、继承自然门武功文化的历史责任自然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作为万师的后人,我们深感责任之重大,必欲研习、挖掘自然门武功的传统内功精华,推介给向往和意欲效法自然门武功之广大爱好者,并以此抛砖引玉,就教于同仁大家。
, http://www.100md.com
    1.“不变应万变”

    自然门武术技击理念要求意念前瞻,以“不变应万变”,即只要心中有了外界种种变化的底细,才能产生种种的应变方法,而变化尽在人与人竞搏的动作中。人的动作,是由脑细胞产生意念,激发神经元传导神经,聚集所须能量来完成的。动作的力度小、简单,其聚集细胞的数量就少,过程就短,动作的速度就快而灵活。反之,如果动作复杂、难做、力度大,聚集细胞的数量就要多,过程要长,动作速度也就慢而不灵活。再则,人不能做出不经“想”的动作,即动作是在意念支配下完成的。而“想”的速度极快,可随“想”即到,做动作要聚集细胞,得一个个动作随“想”而生,进行运动。同时,动作又有好做与难做、简单与复杂、力度大与小、是整身移动还是局部运动之区别,以及聚集细胞数量的多少,聚集过程的时间长短之不同,由此可见,做动作要比“想”慢多了。所以,从以上种种快慢变化间的时差长短来辨析,并掌握和控制这些变化规律,做到意念当先,由“动”触“静”、以“静”制“动”,心中就有了不变的底牌,就自然可以“不变应万变”了。
, 百拇医药
    2.“不动制万动”

    大干世界的物体都受“地球引力”影响,物体自身若不产生动力或借助足以抵消“引力”的能量,是行动不了的。人的身体要行动自如,就必须发出超越“引力”的力量才行。武术技击中快速迅猛的动作就是在加强用劲中产生的,要制“动”就要加强用力才有功效,就得在动力的惯性中下功夫。技击中的惯性一般有两种方式:(1)在运动中加速用力,产生惯性,在惯性中再顺势加速使劲,可产生非常的动力;(2)在不动的前提下,将浑身劲力,凝集压缩在脊椎的伸曲中,猛然运动,利用惯性直接爆发非常动力。前者是经过“动”,酝酿、聚集全身劲力而动作,但快而不凶猛;后者是将劲力蓄集在不动的体内,迅猛爆发,利用惯性,直接产生凶狠的动力,快而凶猛。两种惯性功能是不同的。以“静”制“动”不是简单地以有了高于动力的能量就可以制“动”的了,正如上述,高速动作来自惯性,若是势不凶猛意欲直接制“动”,则会反被其惯性带动拖走而达不到制“动”目的。怎样才能在身体不动的前提下,爆发类似刹车制动器般的制“动”力呢?;这就要重新认识千百年来武术先贤们所总结的武功“内外合一”的技击理念。“内外合二”是指将诸多武术动作融于一体,把武功技击意念和劲力压缩到脊椎伸曲之中,使其在千钧一刻的关头,爆发弹射般的动力以制“动”。因此创立武术“由诸外,及诸内,由诸内,及诸外”的“内外合二:的练功法则,就是要使人体能量“由动化静”聚变为内功,再:“由内及外”“以静制动”,有效地克败敌手。另外,“不动制万动”还重在敏捷地以先人所指的“身似弓、手似箭”般的内功后发制人才可奏效,所以古人先贤才以“法自然之道”的“以人法天”效鹰隼凌空俯冲,“以人法地”效猛兽腾空扑跃,总结得出特种的内功技击方法。
, http://www.100md.com
    鸟无翅不飞;兽无肌力不能扑跃。鸟翅若不能与胸腹脊背股之肌紧密融合共同产生动力,是飞不起来的;虎兽的前脚同样也要紧密与其脊背腹肌腿之肌融合一体产生合力才能腾空扑跃。武术的“内外合一”亦称“混元一体”,眼即手,手即脚,心手身脚意相联,眼到手到身也到,谓之“手脚连动”“手脚并重”。其中,“手脚并重”,即手要具备脚的能量,脚要具备手的灵巧。但人是两脚直立行走之灵物,脚自然有承受和支撑体重的能量。手只使用工具从事灵巧轻便动作,能量自然与脚不同。手只能在特定条件下,经过特别练习,如在举重和做单双杠以及倒立、吊环的过程中,强制性地使其与脊椎背胸腹腿之肌紧密结合,全身之力贯通一气,才能达到手脚同等能量。但手永远无法像脚那样自然地支撑体重奔跑、跳跃,而脚只要用点力下踏,自然间

    [ 下 页 ], 百拇医药(林荫生 万慕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