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5年第7期
编号:11033034
师徒相逢武为媒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1日 《中华武术》 2005年第7期
     师徒相逢不容易

    吴彬与李连杰一对师徒,两位大忙人,相逢真不易。

    5月18日下午,他俩在一项武术推广活动中不期而遇,可谓巧相逢。

    这天,艳阳高照,室外温度高达29℃。北京人民大会堂西门车水马龙。由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主办的“弘扬民族武术,推动全民健身——‘尊贵’中国行”活动在这里启动。下午2时,三辆黑色凯迪拉克轿车驶进西门。李连杰从车上下来,还是那样潇洒,一米黄色西装,头戴米黄色压舌帽,在班底人员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步入广东厅。作为“尊贵鞋业”,晶牌的代言人,李连杰应邀出席此次活动。本来他正在上海拍电影《霍元甲》,只因有约在先,’百忙之中也要抽点时间,赴京助阵,当晚还要返回上海。由于每天都要在摄影棚里熬夜,尽管笑容依旧,但疲惫的痕迹还是挂在脸上。

    吴彬晚徒弟10分钟到场,开着他的雪铁龙塞纳,身着浅驼色夹克衫,乳白色休闲裤,从穿着看,师徒二人非常接近,只是吴彬的一头灰白相间的短发,显出了年龄的差距。听我说小杰已经到了,他便信步直人大会堂,上台阶时还是他那特有的跑跳步,一点儿都不显老。

    尽管他已退休两年多,但一直没有在家赋闲,依旧全心全意地扑在武术事业上。前段,他专程奔赴石家庄和太原,对十运会男、女套路预赛进行调研;接着又到广东参加武术文化研讨活动;5月19日飞到西安参加杨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 5月底应香港李晖武术文化中心和香港博士乐康体文化推广公司的双邀请,赴港交掂。返京后,北京市传统武术锦标赛和美国青年冠军中国武术夏令营访华、活、动坯,要他操持;7”月初,他将作为技术总监,漂洋过海,在美国几个州轮流传播中国武术。吴彬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武术像一根生命线贯穿在他生活的每时、每分;在岗时,他以教练和国际武术组织官员的身份忙;退休后,他还是北京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民间武术活动频繁,邀请他参加各类活动的个人和社团让他应接不暇。

    吴彬、李连杰,这对师徒相逢难矣。

    韩建明成功“导演”这出戏

    韩建明,中国武术协会办公室副主任,兼职摄影;摄像。。这次活动,中国武协本来只是协办,结果武术却唱了主角。韩建明协助武协领导“策划”了这次角色大转换。

    10天前,他给我来电称,18日在大会堂有个鞋业公司的活动,李连杰参加,中国武协希望请几位武术名人,问我吴头能否出席?我觉得此意甚好。京城武林卧虎藏龙;但与李连杰关系最近的非吴彬莫属属。如果吴教练肯光临,颇有“棋逢对手,技高二筹”之感。只是担心他会出差,这几天,他说过好几次要去西安。当听我说,中国武协有个鞋业公司的赞助活动厂他没有吭声,后来我又补充说:“韩建明透露,李连杰也要登场,请你出山捧场。”他二话没说,当即欣然同意。

    人,大概上了年纪很容易怀旧。在吴头新居客厅的墙上几乎都是老照片:父母的黑,白照、老北京武术队的彩照……作为有成就的教练员,看着弟子们事业有成,自然发官内心地高兴,如果这些徒弟能够常回家看看,会带给这位老人更多的温馨与宽慰。

    从效果上看,韩建明“隆重推出”吴教练,这招果然出奇制胜,确实给李连杰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作为代言人,他只知道参加“尊贵鞋业”的活动,并不知道师父会来,吏没想到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到师父。当吴彬推开贵宾室的门时,正在与别人交谈的李连杰赶忙起身,迎上去,激动地握着师父的双手,问候身体可好,吴彬笑答,虽然年近七旬,但身子骨硬朗,各顷指标都正常。韩建明,不愧为摄影高手,见师徒工人聊得起劲赶紧按动快门,留下这宝贵的瞬间。

    这是一次武术、群体、民族体育、功夫鞋推广相互交融的活动,但实际唱主角的却是武术。韩建明的“导演”获得了成功。第二天,《北京娱乐信报》在显著位置刊载了师徒二人合影的巨幅图片。

    从细节看师徒相逢

    在吴彬与牵连杰的相逢中,有几个细节值得人们回味。李连杰在开场白中,主动地先向与会的嘉宾和媒体记者介绍师父,吴教练顺势起立行了个抱拳礼,显出了“庐山真面目”;李的经纪人崔宝珠女士提出要同师徒二人合影时,吴彬让李连杰站中间,他马上意识到欠妥,执意师父必须居中;娱记采访之后,许多人想同他合影,但他主动要同自己的师父拍照;由于李的时间表由签约公司安排,临别时特意嘱其经纪人崔宝珠将名片交给师父,以便今后有机会再聚首。从以上几个细节不难看出师父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李连杰这榉做不是偶然的。虽然出道已久,足迹遍及全球,但他乡音未改,传统不变。几年前的春节,他看望师爷——吴彬的父亲吴之衡先生,送红包时行大礼下跪,双手举过头;在美国为自己影片拍的宣传片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这些细节的自然流露,恰好反映了他身上依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爱国、爱乡、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

    吴彬对弟子的爱护是出名的。李连杰是他在一千多名小学生中精选出来的,经过多年艰苦训练,成为全国冠军,后来他又为李连杰从影开了绿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起到了伯乐作用。

    散会后,李连杰遭遇娱记的重重“包围”,吴教练在贵宾室内足等了有二十几分钟,直到李解脱出来,师徒二人才再次合影。虽然师徒都不再年轻,但满脸精、气、神,犹如灿烂的阳光,英姿勃发。

    师徒相逢的背后……

    虽然两位大忙人相逢不易,但每次都会发现对方背后的一些东西,这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抑或是对武术理解的深入,还是师徒情义的增进?

    这次听到李连杰在会上的发言,吴彬很高兴。李连杰说:“现在拍的《霍元甲》将让观众反思什么是武术?为什么要学武术?影片告诉人们光靠打打杀杀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要让世界明白中国人不仅会武术,还讲仁义。一个人练武,如果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不重视内心修养,那就和他所演的《狼犬丹尼》中的丹尼一样了。人应当懂得感情、有责任心,知道回馈社会。”吴教练觉得这番话讲得不错,说明学生在练武、演武的同时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的领悟更透了。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吴教练默默地坐在前排,关注地看着台上娓娓道来的爱徒,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在他眼前的李连杰已不是三十多年前北京厂桥小学的毛孩子,而是当今的“功夫片王”了。我还记得二十多年前在什刹海体校采访时,见到吴头手把手地教他的情景;还记得我们坐在武术馆内与《少林寺》导演张鑫炎交谈的往事;还有到西四麻花胡同——李连杰家中采访他母亲的画面。多年与吴头交往,我知道,他是个不善于表白的人,只是把爱深藏在心中,默默地看,专心致志地听,对他来说这就是对弟子无言的爱。

    吴教练感到,40多岁的李连杰经历了海啸的厉练,的确更成熟了。习武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肢体动作上,而是要逐步悟出其中的内涵,正如穿衣,最初可能是为了保暖御寒,后来就要穿出文化和素质。日前读一本文学作品,书中描写人的素质,形象地结合季节变化带来的万物变化:春、夏、秋、冬四季,不只是天气变了,穿衣、周围的植物、人的心绪等都会随之变化。如果只看到天气,而不能联系其他,则无法触摸到事物的本质。学习武术亦是如此。

    吴彬为自己爱徒的进步而高兴。别看他在现场只是默默地坐着,听凭李连杰对答如流,细细地品味着弟子成功的快乐,其实,这就是每位成功教练员执教生涯中别人无法分享的精神享受。 在北京武术队,吴教练是第一个从影的武术专业人员。当年与张丰毅、王姬一道参演的电影《塞外夺宝》,既是他演艺生活的开始,也是结束。没想到后来引出了李连杰、王群、吴京等一批北京武术队出身的武打明星。吴教练培养了冠军,也造就了明星。

    相逢总是短暂的,别离却是长久的。愿每次相逢都带给师徒二人欣喜,愿再聚首会有新的收获,因为中华武术维系着的师徒感情,深深地根植在他俩心中……, 百拇医药(王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