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采风随想(2)
或是爱好,或是有实用价值。新化一带崇文尚武,为晏西征先生在家乡办文武学院提供了天然的沃土,也使我们知道了武术在我国有多么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与百姓有多么密切的关系。镜头五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馆校为毕业生出路发愁
应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曾于久先生的邀请,我与吴彬九段的南行采风最后一站是参加该院为著名武术家温敬铭先生诞辰百年举行的纪念活动。本以为这只是高校武术界一次带有学术性质的活动,没想到能见到一些基层武术馆校的校长,如宋江武校、莱州中华武校等,原来他们是这次活动的赞助者。谈起经营状况,几乎无不为毕业生的出路犯愁。他们说得很在理:家长花钱把孩子送到武校,目的就是将来有个好出路,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业的路子却越走越窄,如今它已经成了这些武校可持续发展的老大难。
我知道这些武校全是靠多年的经营才有今天的良好信誉和口碑的。如果他们一旦崩盘,其影响将是不堪设想的。以往习武练功纯属个人行为,如今它变成就业手段,就有了经济成份。从晏西征将“武术院”改为“文武学院”,便可知晓他意识到武校的出路在于文的道理。总之,青少年是长知识、长技能的年龄。无论是武馆,还是普通学校,都不能忽视这一特点。武校的学生习武是为增长技能,并以此为特长晋升高一级学校或作为一技之长就业,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在抓好德育的前题之下,如何尽快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武术技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