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源于陕西之说探析
螳螂拳源于陕西之说最早见于1982年到1985年,青岛张炳斗(署名云鹤涧客)先生连载于《知识与生活》杂志上刊登的长篇小说《螳螂拳史演义》(又名《王郎传奇》),1986年又以单行本上下两册公开发行。文中称,陕西淳化县西安府邠州王家塬人氏王文成(人称王郎),自幼习练少林功夫,后与习通背功的张琦比武失败,返回途中偶见螳螂战鸟,顿悟螳螂手法,又集“十八家拳法”精华,创编了螳螂拳。他采取了少林长拳和陈式太极拳劲路,创编出“崩补”和“八肘”两套螳螂拳路。王郎将绝技传于妻舅赵珠,并赠《螳螂拳谱》一册。赵珠是山东莱阳赵家疃人,从小攻文习武,才华横溢,武技超群。明末文科会试得中进士,被放到陕西省淳化县任县令。其妹嫁王郎为妻,因系至亲,王郎把螳螂拳传授给赵珠。当时,社会上武风败坏,王郎不满于世,决心不再传人,赵珠把此拳带回莱阳,从此螳螂拳在陕西一带绝迹。明朝灭亡,赵珠返乡,将螳螂拳技带回原籍。这种说法尽管将王郎的身世和创拳过程及其师承表述得头头是道,实令本人大惑不解。因为这与民间世代相传的说法和历史记载大相径庭,故而纷纷致函《知识与生活》杂志社,询问书中有关主要人物的历史真实性。《螳螂拳史演义》一书的编辑不得不在《后记》中承认:“经过仔细地推究对勘,发现这一故事中有关螳螂拳的师承等方面,显然有一些疏漏。”且云,这种疏漏在所难免……古代曾谓我国的演义小说是:“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出于实。”当然,一部文艺作品,小说家言,自然不能与学术著作等量齐观。
然而,此说不久就得到回应。1986年有人撰文(于元景、梁惠忱《螳螂拳源流考》,《精武》1986年第5期),其中观点与《螳螂拳史演义》中的言论如出一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