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不辍四十载
时过境迁。当我又一次踏上烟台这片熟悉而亲切的土地时,才发现童年的记忆与眼前的差距是那样遥远,上次是探亲,这次是访友,而二十多年前那个夏天的情景已然模糊。这里有螳螂拳的发源地之说,也涌现出一大批在当地颇具威望的武术人物,六合螳螂拳第四代传人张道锦就是其中一位。与他相识多年,我们在一起时谈过武术、聊过书画,但从未有机会谈及他的过去。
缘 起
1957年6月生于山东省黄县邹家村军人家庭的张道锦,共有弟兄姊妹八个。迫于当时家庭条件有限,八个孩子体质都不好,极具个性的父亲就主张他们去习武。于是,五岁那年,张道锦便随叔父刘志红开始习练西北红拳,从此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后叔父回了西安,这时的张道锦已经有了一定的武术功底,在他的再三要求下,父亲将他送到当地著名拳师单香陵家里拜师学艺,开始习练六合螳螂拳。
这一练就是四十年,风雨不辍。
, 百拇医药
走上武术这条路,通过习武张道锦强健了体魄,练就了成熟稳重的性格。
“人活在世上难免遇到或喜或悲的事情,练武是我惟一调整心态的方式。”张道锦说。
从三岔口到武术坦途
1975年6月,张道锦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电风用厂做厂一名模具工人。当时,这是一份令人相当羡慕的工作,他的生活也似乎就此平静。但半年后,全国掀起的普及武术套路高潮,彻底改变了这份平静。当时的黄县体委(现龙口市体委)欲寻一位有一定文化基础且会练武的人来做武术套路普及工作,几番周折后发现张道锦十分合适,想派他先参加山东省武术教练员培训班,然后做一名教练员。
虽然张道锦在那个年代对习武相当痴迷,但是受父亲的影响,他的志愿却是做一名中央警卫局的军人。恰巧当时部队征兵,而工厂方面又认为他是技术能手,想把他留下。
, 百拇医药
是参军?是留在原单位?还是做武术教练?18岁的张道锦面临人生的三岔路口。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尊从了自己的意愿,选择做一名军人。政审、体检等条件一切合格,领兵军代表也单独找他谈了话,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他沉浸在参军的喜悦中,而入伍通知书却没能发到他的手中。
年轻气盛的他第一次被气哭了。回到工厂上班后领导通知他马上去体委报到,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体委搞的“鬼”。
现实离梦想远去,张道锦说什么也不愿去体委报到,找武装部闹着要去当兵,经过体委领导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后,张道锦还是高兴地去了青岛,参加武术教练员培训班,回到龙口后到体委当上了武术教练员,这一干就是五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五年后武术队解散,体委所有武术教练员下工厂劳动,他又在工厂干起了车工。之后,他又先后被调到生产资料公司和面粉加工厂工作。1991年,在他的倡导下,和本门师兄一起组建了龙口(国际)六合螳螂拳研究会,并担任秘书长。从只有60个会员开始,发展到如今这支队伍在龙口不断壮大,并为六合螳螂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炕旮儿”大的地方也要练武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许多难忘的事,张道锦也不例外。1962年和1965年,单香陵在龙口分别教了两批徒弟。1967年“文革”时期,有很多帮派知道单香陵有功夫,就想让他加入,但都被他拒绝了,如此一来单香陵被强加了罪名,再也不许练武。很多人到处抓他,张道锦把老师藏在了自己家里。这一时期被称为“地下黑包工队”的他们不敢在公开场合练武了,为此大家都很苦恼。
突然,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单香陵对张道锦的父亲说:“孩子喜欢练武,没关系,你放心吧,就算有‘炕旮儿’那么大块地方我也让他练会武!”年仅十岁的张道锦听到老师这句话十分感动。“在几十年的习武生涯中,始终是老师的这句话激励着我。改革开放以后,受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几次中断练武,又几次克服困难把它拾起来。我要把武术丢了那还对得起谁!”张道锦认为,习武贵在坚持,会练武和有功夫是两个概念,简单地习练武术一般人都很容易做到,但要有功夫就不简单了,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毅力。如果一个人练武能坚持到底,那他做任何事成功的几率都要大一些。
, 百拇医药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来自家庭、社会、领导的多方支持,朋友的赞赏、学生的促进等诸多因素鼓励着张道锦坚持练武。
六合螳螂拳伴随着张道锦和他的弟子一同走过了几十载春秋。
遗 憾
每当张道锦想起此事都会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没能保留住单香陵故居。
单香陵去逝前两年,房子被卖掉了,新的主人改变了房子的原貌,进行了翻建。老师的房子对张道锦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张道锦靠在椅背上,抬头望着天花板,神情间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习武的情景中:“老师的房子很高、很大、很不错,一共有六间。屋前的那个院子就是我们师兄弟小时候练武的地方。房子的北边是两棵大苹果树,树下有些杂草,夏天我们练功的时候老师就在树下摆一把躺椅,边摇着扇子喝茶休息,边观察苹果树上的螳螂,我们有时也—起看。老师家的窗台很高,到晚上我们就点起蜡烛照明。现在这一切历历在目,感触依然很深。国内外的弟子来学拳,我都先把他们领到老师的故居去看—看。很多人也问我当初既然有条件为什么没买下来,我那时没有保护意识,现在成了到别人家看人家的房子,心里特不是滋味。”
, 百拇医药
张道锦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气。看得出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
收获与希望
张道锦精心研究整理出一套独具风格的六合螳螂拳的拳法、剑法、刀法、棍法。《中华武术》杂志、山东电视台等许多媒体对他均有报道。习练武术多年,张道锦也算得上成绩斐然:1985年6月,在由当时的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大赛上获金牌;1986年10月,在由当时的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三献技艺大赛中获金牌;1991年9月,在首届济南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获3个单项冠军及全能金牌;2000年8月,在山东省首届螳螂拳、剑比赛中获金牌等等。张道锦门下国内外弟子众多,他在教授徒弟时毫无保留,其弟子同样在国际、国内武术大赛上收获颇丰。
在谈到未来螳螂拳的发展时,张道锦强调,第一,既要追根求源,又要打破门户之见。现在要发展必须坚持螳螂拳本是一家的原则。第二,既要保留原有风格特点,又要吸取百家之长。向老师学艺不光是学外形,重在悟其内在的拳理功法。不能闭门造车,能发展到现在的武术流派都是优秀的,好的东西就要学。第三,既要研究武术理论,又要踏踏实实苦练功夫。研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功夫是苦练加巧练的结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传统武术发展做出贡献。
不知不觉中与张道锦的谈话已过零点,虽然他的话语不多,但相当朴实。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几代武术工作者为武术事业的发展不计回报辛勤耕耘……, http://www.100md.com(宋黎明)
缘 起
1957年6月生于山东省黄县邹家村军人家庭的张道锦,共有弟兄姊妹八个。迫于当时家庭条件有限,八个孩子体质都不好,极具个性的父亲就主张他们去习武。于是,五岁那年,张道锦便随叔父刘志红开始习练西北红拳,从此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后叔父回了西安,这时的张道锦已经有了一定的武术功底,在他的再三要求下,父亲将他送到当地著名拳师单香陵家里拜师学艺,开始习练六合螳螂拳。
这一练就是四十年,风雨不辍。
, 百拇医药
走上武术这条路,通过习武张道锦强健了体魄,练就了成熟稳重的性格。
“人活在世上难免遇到或喜或悲的事情,练武是我惟一调整心态的方式。”张道锦说。
从三岔口到武术坦途
1975年6月,张道锦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电风用厂做厂一名模具工人。当时,这是一份令人相当羡慕的工作,他的生活也似乎就此平静。但半年后,全国掀起的普及武术套路高潮,彻底改变了这份平静。当时的黄县体委(现龙口市体委)欲寻一位有一定文化基础且会练武的人来做武术套路普及工作,几番周折后发现张道锦十分合适,想派他先参加山东省武术教练员培训班,然后做一名教练员。
虽然张道锦在那个年代对习武相当痴迷,但是受父亲的影响,他的志愿却是做一名中央警卫局的军人。恰巧当时部队征兵,而工厂方面又认为他是技术能手,想把他留下。
, 百拇医药
是参军?是留在原单位?还是做武术教练?18岁的张道锦面临人生的三岔路口。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尊从了自己的意愿,选择做一名军人。政审、体检等条件一切合格,领兵军代表也单独找他谈了话,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他沉浸在参军的喜悦中,而入伍通知书却没能发到他的手中。
年轻气盛的他第一次被气哭了。回到工厂上班后领导通知他马上去体委报到,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体委搞的“鬼”。
现实离梦想远去,张道锦说什么也不愿去体委报到,找武装部闹着要去当兵,经过体委领导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后,张道锦还是高兴地去了青岛,参加武术教练员培训班,回到龙口后到体委当上了武术教练员,这一干就是五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五年后武术队解散,体委所有武术教练员下工厂劳动,他又在工厂干起了车工。之后,他又先后被调到生产资料公司和面粉加工厂工作。1991年,在他的倡导下,和本门师兄一起组建了龙口(国际)六合螳螂拳研究会,并担任秘书长。从只有60个会员开始,发展到如今这支队伍在龙口不断壮大,并为六合螳螂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炕旮儿”大的地方也要练武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许多难忘的事,张道锦也不例外。1962年和1965年,单香陵在龙口分别教了两批徒弟。1967年“文革”时期,有很多帮派知道单香陵有功夫,就想让他加入,但都被他拒绝了,如此一来单香陵被强加了罪名,再也不许练武。很多人到处抓他,张道锦把老师藏在了自己家里。这一时期被称为“地下黑包工队”的他们不敢在公开场合练武了,为此大家都很苦恼。
突然,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单香陵对张道锦的父亲说:“孩子喜欢练武,没关系,你放心吧,就算有‘炕旮儿’那么大块地方我也让他练会武!”年仅十岁的张道锦听到老师这句话十分感动。“在几十年的习武生涯中,始终是老师的这句话激励着我。改革开放以后,受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几次中断练武,又几次克服困难把它拾起来。我要把武术丢了那还对得起谁!”张道锦认为,习武贵在坚持,会练武和有功夫是两个概念,简单地习练武术一般人都很容易做到,但要有功夫就不简单了,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毅力。如果一个人练武能坚持到底,那他做任何事成功的几率都要大一些。
, 百拇医药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来自家庭、社会、领导的多方支持,朋友的赞赏、学生的促进等诸多因素鼓励着张道锦坚持练武。
六合螳螂拳伴随着张道锦和他的弟子一同走过了几十载春秋。
遗 憾
每当张道锦想起此事都会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没能保留住单香陵故居。
单香陵去逝前两年,房子被卖掉了,新的主人改变了房子的原貌,进行了翻建。老师的房子对张道锦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张道锦靠在椅背上,抬头望着天花板,神情间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习武的情景中:“老师的房子很高、很大、很不错,一共有六间。屋前的那个院子就是我们师兄弟小时候练武的地方。房子的北边是两棵大苹果树,树下有些杂草,夏天我们练功的时候老师就在树下摆一把躺椅,边摇着扇子喝茶休息,边观察苹果树上的螳螂,我们有时也—起看。老师家的窗台很高,到晚上我们就点起蜡烛照明。现在这一切历历在目,感触依然很深。国内外的弟子来学拳,我都先把他们领到老师的故居去看—看。很多人也问我当初既然有条件为什么没买下来,我那时没有保护意识,现在成了到别人家看人家的房子,心里特不是滋味。”
, 百拇医药
张道锦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气。看得出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
收获与希望
张道锦精心研究整理出一套独具风格的六合螳螂拳的拳法、剑法、刀法、棍法。《中华武术》杂志、山东电视台等许多媒体对他均有报道。习练武术多年,张道锦也算得上成绩斐然:1985年6月,在由当时的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大赛上获金牌;1986年10月,在由当时的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三献技艺大赛中获金牌;1991年9月,在首届济南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获3个单项冠军及全能金牌;2000年8月,在山东省首届螳螂拳、剑比赛中获金牌等等。张道锦门下国内外弟子众多,他在教授徒弟时毫无保留,其弟子同样在国际、国内武术大赛上收获颇丰。
在谈到未来螳螂拳的发展时,张道锦强调,第一,既要追根求源,又要打破门户之见。现在要发展必须坚持螳螂拳本是一家的原则。第二,既要保留原有风格特点,又要吸取百家之长。向老师学艺不光是学外形,重在悟其内在的拳理功法。不能闭门造车,能发展到现在的武术流派都是优秀的,好的东西就要学。第三,既要研究武术理论,又要踏踏实实苦练功夫。研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功夫是苦练加巧练的结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传统武术发展做出贡献。
不知不觉中与张道锦的谈话已过零点,虽然他的话语不多,但相当朴实。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几代武术工作者为武术事业的发展不计回报辛勤耕耘……, http://www.100md.com(宋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