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434022
通背拳“粘衣发劲”浅释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赵秋菊
第1页

    参见附件(288KB,2页)。

     无论在赛场上,还是训练场上,只要是懂得武术的人,一听到“噼噼叭叭”,一连串清脆响亮有节奏的声音;一见到习武人身轻如燕、灵活似猿,两只胳膊如鞭、如丝、柔韧无比,两掌、两脚如铁,两腕如绵的练功法,就都知道这是练通背拳的。

    他们用的劲和发出的声,击出的响,就是通背拳的“粘衣发劲”。通背拳每个动作发出的声响,都是“劲力寸发”“精劲尽力”,也就是击技时瞬间发出的爆发力。

    “粘衣发劲”是在长期锻炼中逐步发展完善的。通背拳渊源久远,初时称“通臂”,先人去粗取精,传至前清,河北琉璃河祁信(有人称为浙江人,因在原籍“殴死人命”;也有说因参加捻军反清而被逐,后流落河北琉璃河)的儿子祁太昌,把散落在民间的通背拳单操手,各种击法、练法,汇集总合,集各家击技之优,并糅入了“以柔克刚”“以逸待劳”“以快制慢”“以松制僵”等轻灵活快的方法,形成了少祁派通背拳,从此在通背拳中形成了老祁(信)派、少祁(太昌)派两种练习及击技方法。老祁派刚多柔少,而少祁派柔多刚少,常以九柔一刚为准。老祁派练法多称通臂,少祁派称通背,以五行通背拳居多。而五行通背拳则以“粘衣发劲”为主,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击技中,皆以“粘衣发劲”为主导,并断言,练不出“粘衣发劲”,就练不出通背劲。而通背“劲”,就集中表现在“击响”之上。

    之所以称通背为五行通背,是因为先人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套用在拳理之中,便于记忆、推理发挥,有别于其他练法的通背(包括通臂),并以此化成五行掌法的明、暗、奇、绝,腿法的明、暗、奇、绝及各种长、短、双、软器械的明、暗、奇、绝法。这些练法最基本的就是“粘衣发劲”。通背拳在训练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线,就是击响。常言道:(练)通背没有响,划船没有桨;(练)通背不出声,到老一场空。练通背必须穿衣,宽衣大袖更佳。“光膀子练通背拳越练越不对”,就是这个道理。

    “响”一定要在粘衣上发,决不能毫无目的地为追求效果、渲染气氛而拍手、击胸,这就失去了击响的意义。

    练时粘己衣发劲,用时粘彼衣发劲。这是拳理之精。

    练时粘(自)己衣(服)发劲击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