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读者来信引发的思考
元旦刚过,我收到一封来自广东佛山的信,署名是“一个中国武迷”。信中谈到最近在中国跆拳道网络联盟协会的新闻中有一篇文章,内容是韩国的跆拳道将成为我国小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已经通过论证,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施。我感到十分震惊。近年来一直为学校武术教育奔走呼吁,虽然跆拳道和空手道在都市中已经成为人们追逐的时尚运动,但听到跆拳道居然要成为小学的必修课,我从情感上还是无法接受。古老的中国武术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了可有可无或者形同虚设的项目,让我作为一个武术工作者备感忧心,同时也感到学校武术教育可谓内忧外患,任重道远。
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全球化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抗拒,全球化的身影在我们不经意间“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及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西式快餐,中国人刚刚从韩剧的“汉风”里抹干眼泪清醒过来,却又被如潮的西方大片占据了眼球。网络的流行,使得地球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浩淼遥远,信息的快捷、便利使得不同肤色的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最新的信息。如今的世界,要想独守或者保持个性,对文化和本国的武术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几何时,中国武术风靡世界,数以万计的海外人来到中国操着生硬的汉语,寻觅、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功夫”,他们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偶像。从李小龙,到成龙和李连杰,不同风格的武技诠释了中国武术的千古神话,无论是飘逸舞美式的东方虚幻,还是拳拳到肉的真刀实枪,都让西方世界迷醉、神往——古老的国度尕育了古老的武技,让中国人自豪不已。但是随着泰国电影《拳霸》的上映,人们还是把掌声和鲜花给了这部以暴力和“真实的格斗术”演绎正义和善良的巨片,日本和韩国也不甘沦为功夫片的看客,以强大的阵容和巨资的制作推出了自己的功夫片,用武士的精神来凝结爱和恨,阐述凄美与壮烈,让居于龙头老大的中国功夫片也感到了危机。
, http://www.100md.com
文化如然,中国武术今天所面临的境遇让每一个武术人和有着武术情结的中国人不容乐观。2005年在西安体育学院讲学的时候,我谈到了跆拳道对中国武术的冲击和威胁,提出中国武术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一味地陶醉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属于武术的阵地逐渐在失守、沦陷,跆拳道馆在城乡遍地开花。《中国武术被跆拳道“踹”出都市时尚》《练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武术之城掀起跆拳道热》……这些媒体的报道震撼着我们的心,也使我们痛定思痛,开始反思中国武术。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举步维艰,最终没有成为正式项目,让武术人分享北京奥运欢乐的同时怀着些许的遗憾。我们责难于西方文化的强权话语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隔阂,但忽略了我们推向奥运的“产品”是否融摄了中国文化和它的基本精神;传统武术虽然有很多比赛和交流的机会,但依然无法挽回许多优秀的拳种和功法后继乏人,在走向衰落和流失;学校武术“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也没有改观;不少武术专业的大学生到了社会上纷纷改行教跆拳道,因为他们面临生存的压力,也无法抵御跆拳道的诱惑;跆拳道注重礼仪和道德的教化,而中国武术却至今没有整合出一套技、礼、德相统一的规范……这些问题,都是武术今天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必须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一些传统武术流派在积极寻求自救,从招聘传人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看到在文化争夺和流失的时代,传统武术几多痛楚、几多无奈。
, 百拇医药
署名“一个中国武迷”的读者在信中写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选跆拳道作为小学生的必修深,让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学习跆拳道,对于发展中国武术和让武术进入奥运会都是十分不利的!”我曾经多次提出,武术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修养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要履行这一历史使命,学校武术必须改革,要改变坚持了50余年的竞技武术模式,回归到继承传统、发展创新、面向大众、服务教育的轨道上来。“淡化套路、突出攻防”是我提出的一个设想,并不是否定套路的价值,而是针对目前学校武术中沿袭了少体校训练模式的一种出路探索。如果有一天跆拳道真的走进中国的学校,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那是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的莫大悲哀。不是我没有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域外的武技在中国的盛行,而是作为武术人,一个关注中国武术命运的学者,实在无法面对这种现实。韩国人抢先向联合国申报了“端午祭”这一文化节日;又在中国国内上演“中医存废之争”的时候,韩国却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以中国中医为主要内容的“韩医”。韩剧在中国收到热捧,跆拳道在中国铺天盖地,而且居然要成为小学的必修课,让中国人从小练习这种打着韩国文化烙印的武技……武术界的学者和专家应该团结起来,对这一举措表达鲜明的立场并积极地应对。否则,我们所提出的利用学校武术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维护文化安全都是一句空话,其对中国武术从形式到精神都是一种蔑视,让中国武术在世界上尊严尽失。现在,已到了需要我们觉醒、反思和应对的时刻了。
责任编辑 王 涛, http://www.100md.com(邱丕相)
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全球化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抗拒,全球化的身影在我们不经意间“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及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西式快餐,中国人刚刚从韩剧的“汉风”里抹干眼泪清醒过来,却又被如潮的西方大片占据了眼球。网络的流行,使得地球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浩淼遥远,信息的快捷、便利使得不同肤色的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最新的信息。如今的世界,要想独守或者保持个性,对文化和本国的武术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几何时,中国武术风靡世界,数以万计的海外人来到中国操着生硬的汉语,寻觅、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功夫”,他们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偶像。从李小龙,到成龙和李连杰,不同风格的武技诠释了中国武术的千古神话,无论是飘逸舞美式的东方虚幻,还是拳拳到肉的真刀实枪,都让西方世界迷醉、神往——古老的国度尕育了古老的武技,让中国人自豪不已。但是随着泰国电影《拳霸》的上映,人们还是把掌声和鲜花给了这部以暴力和“真实的格斗术”演绎正义和善良的巨片,日本和韩国也不甘沦为功夫片的看客,以强大的阵容和巨资的制作推出了自己的功夫片,用武士的精神来凝结爱和恨,阐述凄美与壮烈,让居于龙头老大的中国功夫片也感到了危机。
, http://www.100md.com
文化如然,中国武术今天所面临的境遇让每一个武术人和有着武术情结的中国人不容乐观。2005年在西安体育学院讲学的时候,我谈到了跆拳道对中国武术的冲击和威胁,提出中国武术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一味地陶醉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属于武术的阵地逐渐在失守、沦陷,跆拳道馆在城乡遍地开花。《中国武术被跆拳道“踹”出都市时尚》《练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武术之城掀起跆拳道热》……这些媒体的报道震撼着我们的心,也使我们痛定思痛,开始反思中国武术。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举步维艰,最终没有成为正式项目,让武术人分享北京奥运欢乐的同时怀着些许的遗憾。我们责难于西方文化的强权话语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隔阂,但忽略了我们推向奥运的“产品”是否融摄了中国文化和它的基本精神;传统武术虽然有很多比赛和交流的机会,但依然无法挽回许多优秀的拳种和功法后继乏人,在走向衰落和流失;学校武术“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也没有改观;不少武术专业的大学生到了社会上纷纷改行教跆拳道,因为他们面临生存的压力,也无法抵御跆拳道的诱惑;跆拳道注重礼仪和道德的教化,而中国武术却至今没有整合出一套技、礼、德相统一的规范……这些问题,都是武术今天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必须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一些传统武术流派在积极寻求自救,从招聘传人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看到在文化争夺和流失的时代,传统武术几多痛楚、几多无奈。
, 百拇医药
署名“一个中国武迷”的读者在信中写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选跆拳道作为小学生的必修深,让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学习跆拳道,对于发展中国武术和让武术进入奥运会都是十分不利的!”我曾经多次提出,武术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修养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要履行这一历史使命,学校武术必须改革,要改变坚持了50余年的竞技武术模式,回归到继承传统、发展创新、面向大众、服务教育的轨道上来。“淡化套路、突出攻防”是我提出的一个设想,并不是否定套路的价值,而是针对目前学校武术中沿袭了少体校训练模式的一种出路探索。如果有一天跆拳道真的走进中国的学校,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那是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的莫大悲哀。不是我没有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域外的武技在中国的盛行,而是作为武术人,一个关注中国武术命运的学者,实在无法面对这种现实。韩国人抢先向联合国申报了“端午祭”这一文化节日;又在中国国内上演“中医存废之争”的时候,韩国却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以中国中医为主要内容的“韩医”。韩剧在中国收到热捧,跆拳道在中国铺天盖地,而且居然要成为小学的必修课,让中国人从小练习这种打着韩国文化烙印的武技……武术界的学者和专家应该团结起来,对这一举措表达鲜明的立场并积极地应对。否则,我们所提出的利用学校武术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维护文化安全都是一句空话,其对中国武术从形式到精神都是一种蔑视,让中国武术在世界上尊严尽失。现在,已到了需要我们觉醒、反思和应对的时刻了。
责任编辑 王 涛, http://www.100md.com(邱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