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78336
五祖拳辨(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华武术》 2007年第4期
     先生协助释元镇整理的妙月和尚遗稿三册,总其题曰:《少林太祖拳谱》。妙月师甲_年落发厦门朝天宫,从陈文章学拳,后来在泉州又从仰华和尚、昆师(佚其姓名)、林九如学,《泉州文史资料》谓其“拳术系从太祖拳一派学来”。再如何春先传林国治先生,廖豆传陈朝顺再传林其燕先生,谱牒亦如之。这些世代相因的拳谱,文字俱在,是“五祖拳”实系太祖拳的确证。

    拳术在长期的积累中,总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相对稳定中又有发展。太祖拳等五种拳术由于拳法要求基本一致,互相吸收兼容并非不可能。这就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太祖拳在蔡玉明手中完成了质变,变成另一种新的拳种?

    三、太祖拳非蔡玉明所创始

    泉州武术社从1962年至1967年存在的6年间,从来未见有老拳师提出蔡玉明“创造五祖拳”的看法。这一论点似乎是近年来才见诸于报端杂志的。人们对于像蔡玉明这样造诣精深,桃李盛出,在武术史上有过重要贡献的巨擘怀有敬仰乃至立祠祭祀是必然的。但“创立”说于史无证,恐失审详。且从流派、地域、时间、技术内容四方面稍加剖析。
, http://www.100md.com
    泉州太祖拳流派繁多。1933年在当时三个流派的共同合作下,曾创立了泉州国术总馆及两个分馆。总馆馆长吕鹏琦,第二分馆(富美国术馆)馆长林天恩,出自林九如门下;第一分馆(温陵国术馆)馆长戴火炎、总馆教授姚醒狮,出于魏国器门下;总馆教练林国治,出自何春先门下。这三个流派,再上溯,分别为蔡玉明(1857~1910年)、魏希农(约1830~1900年)、惠安木匠某(姓氏待考)。它们以及其他流派,各有师承,门墙自别而并行不悖延续于城乡,显见泉州太祖拳绝不是“一脉单传”。

    太祖拳的传播远远越过了泉州的地域,只是厦、漳、泉愈见其盛而已。永春县汤城、壶窟、白盘一带,地处僻远,同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所流传的太祖拳显得更见古式。龙海县石码在蔡玉明的门人尤俊岸弘扬拳术时,已有永宁太祖拳师杏元在那里开设武帐。1982年笔者偕苏再福先生去探望千肩祥先生(炒司),他谈到卜个世纪20年代末到南安四都教馆时,当地太祖拳已流传有代,唯套数较少。由于风格相左,竞至惹出风波。近而八闽,远而东南亚,实际上先后于蔡玉明,即广泛流传着太祖拳。
, 百拇医药
    在年代上,崇福寺的拳术传统还可以追溯得更早一点。泉州少林寺僧志参被清廷侦吏诱杀于南校场后,其嫡传仰华和尚以武功脱狱,住锡清源山和晋江灵源寺等处,继续收徒传拳。北门普明村李愚等“十二人社”即为其门徒。1899年后,妙月和尚得其真传,因而此后“崇福寺祖堂,供有仰华大师莲位,每逢节日,必诵经上供,对此一代拳僧,志念不忘”(新加坡常凯法师《少林落叶悼恩师》)。根据干德源《五祖拳简史》的叙述,在雍正年间(1723~1735年)悟心和尚已“在东禅寺传授太祖拳”。干氏姑丈李俊仁于同治四年(1865年)拜悟心的再传门人关雨人为师,绍其衣钵。准此,则在蔡玉明青少年时代,在泉州开柴梳行的李俊仁已经如《简史》所云:“潜习”十年的太祖拳、鹤拳、猴拳,集各派之长,“共冶一炉”了。

    从仰华和尚所传崇福寺一脉和魏希农所传魏国器一脉的套路、技手、桩马等技术内容看,同蔡玉明所传林九如一脉,大同小异。常见套路,各系互有;常见技手,名实俱同;拳法要求,相去无远。马步上较明显的不同是,或者“脱马”,或者“不脱马”。这或许便是流派区别的特征罢。除此而外,无法看出这三派不同承继的拳术有本质的区别。
, 百拇医药
    回过头来再看蔡玉明的传人尤凤标民国6年(1917年)秋于泉州国技传习所撰著的《中华柔术大全》。其自序云:“世所见者,五祖拳棒耳,第一年湮代远,遗传失真。吾夫子蔡玉鸣(明)以弓马游泮,兼通五祖拳法……”可见“五祖拳棒”传世既久,且甚广泛,若系明老所创,则及今不过八九十年历史,何言“年湮代远,遗传失真”?“兼通”自非“独创”,其义亦明。此书成于蔡玉明谢世七年后,应该较之今日一些附会之说更能说明问题。

    上面所谈,囿于闻见寡陋,或许未必正确,谨以此求教于前辈及诸同好。

    (本文系1984年5月为响应国家体委武术挖整的号召而写,刊《八闽武坛》第4期)

    责任编辑 龚建新

    [ 上 页 ], 百拇医药(周煜民)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