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78386
文化红拳(三)“八斤”与红拳(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华武术》 2007年第4期
     意。逢年过节,八斤总是远赴外县,看望那些生活俭朴的老拳师,为他们送去温暖,让老拳师们能看到红拳的繁荣,也希望他们能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陕西兴平的刘存和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了,早年师从杨大(杨善山)先生习六合枪法,深得堂奥,成为当代陕西六合枪法的代表人物。老先生看艺甚紧,不轻易传人,八斤多年来数次登门,终于感动了老人,老人答应出山,开始在陕西的红拳比赛中展现自己的枪法,也在兴平教了一些年轻人练习这种濒临失传的武林绝学。我也曾有幸目睹老人下场表演六合大枪,三米长的大枪在老人手中宛若游龙,中平直入,闪赚颠提,梨花摆头,黑白鹞子,把这种阵战的古典武艺演练得古朴凝重,于一招一式中显出精深的功力。老人兴起,和孙子刘文成表演了“跑拳打手”,老人步法轻快,手法密集,上惊下取,让观者眼花缭乱。八斤说,他喜欢看刘老先生的“跑拳打手”,因为老汉梢把子长(胳膊长之意),而且穿着长袖衣服,根本看不见老汉的手法变化,老汉把红拳的“僻奸溜滑,贼鬼刁拿”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现在的年轻人里,看不到这样好的手法了。每次说到这里,八斤就流露出十分惋惜的神情,为红拳技艺和文化的流失充满了遗憾和惆怅。他说,过去的人把武术练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们今天的人是无法体验的,也是无法超越的。红拳历史上,且不说高三如何厉害,就是近代的“长安三娃(庆娃、福娃和阔娃)”、高桥的“神腿”李万老汉、瓦胡同的双良老汉、药王洞的张老四,这些人练的东西那才是玩意啊,我们今天的人没有见过啊。
, http://www.100md.com
    很多外面的人只晓得八斤是陕西红拳的“掌门人”,却很少见到这位“掌门”出手,就以为他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嘴把势。殊不知,八斤的功夫也是相当了得的,而且对于武术理论的钻研也让人叹服。1962年,他拜红拳名家杨斌先生为师学习红拳技法、套路。杨斌先生是一位终生追求红拳实战的名家,胆气充盈,手法精妙,信奉“好看不中用,中用不好看”,在杨斌先生的影响下,八斤的“动手”能力在陕西武术圈子里也是远近闻名。后来,他又拜入红拳名家张呜歧先生(即药王洞张老四)门下深造,张呜歧先生是一位阅历丰富、德高望重的红拳大家,因而八斤不但在红拳技法上得到张先生的严谨传授,而且张先生晚年“看透沧桑,物欲已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得失之心荡然无存”的品性对他也影响至深。八斤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每次出差到北京或者上海,都要到当地最大的书店走走,买一兜书回来,尤其是明清的武术古籍。他对古籍的研读常常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善于发现一些和红拳有关联的蛛丝马迹,再详加考证求实,为红拳提供了许多丰富的研究资料。我每次在西安见到八斤,他都谈起红拳的历史和技法,不时比划,对于红拳中许多实用的“排子手”十分的娴熟,也是经过系统的“跑拳打手”训练的。我曾见过他与杨斌先生在一起演练“跑拳打手”,两人动静相兼,上下出击,左右顾盼,行场过步,见机发招,如蝴蝶飞舞,让观看的人目不暇接,凝视屏息。八斤认为,“跑拳打手”是陕西红拳的一大特色,可以为传统武术的实战提供一个训练和实践的思路,而且安全可行,不需要护具,能够充分地体现传统武术的招法和劲力。八斤擅长的拳法是“鹞子入林”,他演练起来身随势动,连环穿带,起伏转折,显示出精深的功力。他对太极拳的推手也很有研究,受陕西推手风格和技法的影响,他将太极拳的劲力和红拳的刁拿技法融合得相当地好,可以在你来我往中任意出手,让试手者处处被动,甘拜下风。对于红拳的发展,八斤也有很多忧虑,特别是近年来在红拳比赛中愈演愈烈的“长拳化”倾向。由于现代的传统武术‘比赛缺乏相应的规则和一个成熟的竞赛体系,而且从规则采用到裁判的选择都是以竞技武术的蓝本和范式为标准的,武校里的红拳教练大都是练竞技武术出身的,对红拳进行了“高、难、美、新”的竞技改造,使得红拳失去了本来的风貌,让一些老拳师在看了之后直摇头叹息:“不是那个味儿呀!”。对于传统武术我们神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一种特殊的迷人的“味儿”,那就是劲道。不同风格的流派对劲道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了一个地域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武术最大的魅力之所在。对此,八斤忧心如焚,从2004年开始,他便开始着手培育红拳自己的裁判队伍,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拳师经过培训,在红拳的比赛中担任执行裁判,对于红拳套路演练中的竞技化倾向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他说,我们现在搞红拳,就是要把红拳搞成精品,而不是仿制品,更不能是赝品,要向世界展现的是原汁原味的红拳和红拳里面的文化。外国人到西安来不是看你的高楼大厦、汽车洋房,而是看兵马俑,看乾陵,看中国的古文化和历史。他认为,陕西应该打出自己的文化品牌,有自己的文化遗产,兵马俑是物质的文化遗产,而秦腔、皮影和红拳这些遗产是需要口传身授的,是非常珍贵的。2000年的时候,克林顿到中国访问,第一站就是西安,说明西方人更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谈到这里,八斤从文件柜里拿出一沓老照片,是陕西历代老拳师们的照片,虽然很多照片已经发黄了,但依然可以看出这些武术英豪们当年的武姿和神态,老陕的“精气神”在这些老拳师身上得到最佳的注解。这些照片是八斤十几年来费劲周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而来的,以往这些照片散落在民间无人问津。他准备出一本关于红拳的画册,把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向世人展现出来,让世人了解陕西辉煌的武术历史和红拳大师们的传奇故事。
, 百拇医药
    八斤是坦诚的,真实的,也是可以信赖的。因为有了八斤和他一帮热爱红拳的哥们,红拳才有了今天的鼎盛,八斤说他的命运紧紧地和红拳相连在一起。

    八斤和几千万陕西人一样,爱吃面,外省的人说陕西人是天生的面肚子,这话不假。八斤说,爱吃面的人实诚,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和陕西的红拳一样,筋骨撑拔,有个性,更有韧性,打不垮,压不弯,咬不动。陕西的拳师常常说,打拳要“硬扎”,我的理解是红拳的主要特点是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突出一个“硬”字。这种“硬”如陕西的面条一般,不是生硬,而是“筋”,有一种弹性,将精巧之力熔铸其中,于是就有了红拳“斧头破硬柴”的威猛气势和“老婆婆拐线”般的灵巧与从容。

    八斤和他的名字一样有分量,将会在红拳的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责任编辑 王 涛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马文国)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