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78451
李经梧弟子访谈录(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华武术》 2007年第4期
     拳,15岁习少林及形意拳。25岁开始习太极拳,后为著名太极拳家李经梧先生入室弟子。多年习练李经梧师所传吴氏及陈氏太极拳。近年潜心于太极拳史、论研究及推手。主编《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名录收入《中国太极拳词典》。对话录收入《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现为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副主任,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吴式拳研究会副会长。

    此生有幸从学于恩师李经梧先生,是我的福源。李经梧先生是我心目中人艺合一的太极大家。跟随先生习拳多年逐渐感悟到,太极拳者,乃是中国武学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尚自然、崇虚灵、重中定、用阴柔等特点,正是中国文化从汉唐的阳刚向宋元的阴柔转化的一种文化反映,这一文化反映体现了中国思想的向内追求和尚柔趣味。近代大儒梁漱溟在20世纪三十年代便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说:“中国文化是向内的”。太极拳之为武术,又为体育也,在中国传统,技艺必进乎道。太极之道,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其运动在身,其规律在天,是人道人文之以能合于天道天文者为大为至。
, http://www.100md.com
    孙金星

    1963年出生,原籍河北省沧州市黄骅。1990年拜李经梧为师,习传统陈、吴太极拳。自己和弟子多次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受嘉奖七次。

    李老师神奇的武艺令人敬仰,但这并不是上天赐予的,每个招式中都饱含他六十余年的辛勤汗水。李老师常教导我们“入门容易提高难,若想运用自如就要功夫下得深”。李师的教导成为我的习拳指南。

    李洪舜

    1964年出生,山东省莱州人。7岁随家父李树春(太极大师李经梧的长子)练太极拳,继而又随家兄李茂舜学习太极刀、剑。1980年起得到祖父李经梧传授太极内功,并讲解太极拳理。2003年、2004年,分别于两次国际性太极拳交流比赛中获太极拳推手第一名。现在莱州市人民法院工作,并兼任莱州市武协副秘书长。
, http://www.100md.com
    跟老师习练太极多年,让我深知太极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息息相通。《中庸》的“无过不及、中正安舒”,老、庄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金刚经》的“真空妙有,空有不二”,都可以从中参悟出太极拳蕴涵的生命规律。

    张升

    1965年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人。16岁拜冯志明老师门下,后又得益于师爷李经梧老先生的亲自点拨。2006年秦皇岛市太极拳比赛,获得85以上公斤级推手冠军。现工作于唐山钢铁公司北戴河休养所。

    作为老先生的再传弟子,我于16岁拜在他的得意门生冯志明老师的门下,并有幸得老先生的启蒙和口传心授,亲自打磨,无论是拳技还是做人都受益终生。他那高尚的武德,宽厚的笑容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近年来,常有武术同好前往北戴河访李老先生的太极拳,我的师父、师伯、师叔们秉承李老前辈的风范,将太极的高妙境界完美地表现出来,使访拳者常叹“不虚此行”。其间我也经常被同门前辈和师兄弟们推举到前面与人接手较技。经过比较,我备觉师爷的太极功夫好使好用,朴素精湛;备觉应该珍惜前辈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 http://www.100md.com
    王东

    1970年生,河北邢台临西人。自幼喜爱武术,曾习练八卦掌、燕青拳、临清弹腿、杨式太极拳。1993年-拜李经梧先生之入室弟子孟庆昌为师,习练陈、吴太极拳,并随师修研太极拳理。现为秦皇岛市武当拳法协会理事。在建设银行秦皇岛分行工作,任副行长。

    跟随李经梧老师学拳,让我受益非浅。他的言传身教让我知道习练太极,能谓之“拳”者,必得“太极劲”。然此劲需以“内气”为本,注用开合、虚实、刚柔、阴阳之法。

    太极拳的道理深厚,多年感悟我依然只是知之甚少,在老师诞辰95周年、去世10周年的日子里,我将把对老师的怀念化作无限的力量,继续身体力行,深研太极。

    责任编辑 王 涛

    [ 上 页 ], 百拇医药(森 森)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