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信箱(2)
难断定。
2.二十多年前,有人在文章中写道,杨、武两派太极拳都有炮捶,武派到郝为真、杨派到杨澄甫时才不教炮捶。我当时曾致信给该文作者,告诉他杨、武两派太极拳都没有炮捶。
先说杨派太极拳。从创始人杨露禅到现在,形成了众多支系。我曾写过一篇《杨派太极拳支系繁衍情况概述》(原载《武魂》杂志2005年第3期,后收入《吴文翰武术文存》),对杨派太极拳流传沿革作了一些介绍。在这些支系中都没有人教授炮捶。要说明的是现在社会上流传有杨班侯炮捶,这些练习方法,或是单操拳势,并非套路;或虽有套路,但拳势名称和练法都不同于陈家沟炮捶。这仅是个例,因杨班侯其他传人中没有教炮捶的。
再说武派太极拳。历代传人较少,脉络清楚,各地所传只有一套拳架。练法有大、中、小,高、低、中,以及快和慢的区别。要说明的是:第一,清河县镖师葛福来精八方捶,后拜李亦畲为师学太极拳,时下清河县武派太极拳传人中仍有兼习八方捶的;第二,东北沈阳武派太极拳传人中,有兼习形意拳,并将形意拳技术融于太极拳之中的;第三,前几年,永年广府镇某人曾自编炮捶,伪称李亦畲秘传。《永年太极拳志》在武派太极拳系列中没有收入。
, 百拇医药
至于这两个流派太极拳中为什么没有陈家沟炮捶的流传,我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供您参考。
首先说武派太极拳。武禹襄并没有向陈长兴学拳,而是学于陈清平。在当时,陈清平属于陈有本这个支系,他的太极拳已经和陈长兴的不一样了。陈清平传到赵堡镇,就没有炮捶;到后来的陈鑫,也没有炮捶的流传,所以武禹襄自然就没有学习过炮捶,武派太极拳也就没有炮捶的流传了。
再说杨派太极拳。根据文字资料和传人的口头资料,杨露禅当时确实没有传炮捶。这是为什么呢?我估计(没有文字资料佐证,仅是猜测)杨露禅当时没有学习炮捶这个套路。因为陈家沟是个武术之乡,流传的武术套路很多,陈长兴是武术宗师,会的武术套路也很多。杨露禅有可能只是学习了太极拳这一个套路(当时可能还不叫太极拳,而是叫十三势)。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也可以从陈家沟目前还流传有春秋大刀、双锏等套路,而其他太极拳流派中却没有流传得到证实。其次,炮捶和太极拳在风格特点上和练法上是迥然不同的,有人认为是两种拳术。杨露禅可能只学习了太极拳,就没再学习炮捶。当初,陈发科和陈照丕在北京教拳时,也是把这两个套路区分开的,一个叫太极拳,一个叫炮捶。后来,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顾留馨、沈家桢出版《陈式太极拳》一书时,才把炮捶收录进去,作为陈式太极拳二路。关于这一点,上世纪50年代有过争论,吴图南先生认为陈发科先生练习的是炮捶,不是太极拳(见马有清编著的《太极拳研究》);陈家沟的拳是不是太极拳,当时在《北京日报》上也有争论,唐豪、顾留馨等发表了文章。当然,这又涉及到太极拳的定义问题,是题外话了。从以上两方面看,我认为杨露禅只是学习了十三势这个系列,没有学习炮捶。因为在当时,炮捶和十三势是两个系列的拳种。因此,杨派太极拳就没有炮捶流传,相应的从杨、武两派太极拳中派生出来的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也就没有炮捶流传。
, 百拇医药
江苏南京市夏晓明来信:
我想请教练习形意拳三体式站桩方面的几个问题:1.站三体式桩时,思想应该集中在呼吸上还是内意上?呼吸和内意两者有主次之分吗?2.三体式是怎样练丹田内气的?怎样才能做到拳谱上说的“一呼一吸,气气归脐”?3.在什么情况下练三体式时可以导引小周天?请具体谈一下正确的导引方法。
邸国勇:1.站三体式是学练形意拳的首要功夫,是基础的基础。老谱中讲:“要学形意拳先站三年桩。”站三体式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形意拳各种要领,也是为了姿势定型,定身形、步形、手形、架势等。在姿势正确的前提下,站桩时要把思想意念集中在呼吸和内意上。意念的内容和呼吸方法是重要的,这一点必须有老师亲自指点,也就是口传身授。呼吸和内意的主次之分,可根据练拳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以养身健身为主,就应该以呼吸为主,内意引导气血的流通。如以技击为主,就应以内意为主,以假想敌为主,呼吸为辅。
2.三体式站桩的各部要领都有利于气沉丹田,但怎样做到气沉丹田?还是要通过五行拳的练习,通过一定的动作练习才能做到。所有的发劲动作都要求气沉丹田,也就是小腹要紧、要实。因为所有的动作都有蓄发、动静,在动作过程中不可能没有呼吸,有动作就必有呼吸,有动作就有发劲,有发劲就必须气息归丹田,这样就能锻炼丹田内气。
3.站桩导引小周天是三体式姿势定型之后的一种内养练功方法。其实导引小周天不站三体式也可以练习,但有的人是以i体式来进行导引小周天练习的。它是以意念为主进行的。在导引小周天时,要有一定的程序和一定的方法,具体方法要找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否则容易出偏差。这里恕我不能给您具体说明了。
责任编辑 龚建新
[ 上 页 ], 百拇医药
2.二十多年前,有人在文章中写道,杨、武两派太极拳都有炮捶,武派到郝为真、杨派到杨澄甫时才不教炮捶。我当时曾致信给该文作者,告诉他杨、武两派太极拳都没有炮捶。
先说杨派太极拳。从创始人杨露禅到现在,形成了众多支系。我曾写过一篇《杨派太极拳支系繁衍情况概述》(原载《武魂》杂志2005年第3期,后收入《吴文翰武术文存》),对杨派太极拳流传沿革作了一些介绍。在这些支系中都没有人教授炮捶。要说明的是现在社会上流传有杨班侯炮捶,这些练习方法,或是单操拳势,并非套路;或虽有套路,但拳势名称和练法都不同于陈家沟炮捶。这仅是个例,因杨班侯其他传人中没有教炮捶的。
再说武派太极拳。历代传人较少,脉络清楚,各地所传只有一套拳架。练法有大、中、小,高、低、中,以及快和慢的区别。要说明的是:第一,清河县镖师葛福来精八方捶,后拜李亦畲为师学太极拳,时下清河县武派太极拳传人中仍有兼习八方捶的;第二,东北沈阳武派太极拳传人中,有兼习形意拳,并将形意拳技术融于太极拳之中的;第三,前几年,永年广府镇某人曾自编炮捶,伪称李亦畲秘传。《永年太极拳志》在武派太极拳系列中没有收入。
, 百拇医药
至于这两个流派太极拳中为什么没有陈家沟炮捶的流传,我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供您参考。
首先说武派太极拳。武禹襄并没有向陈长兴学拳,而是学于陈清平。在当时,陈清平属于陈有本这个支系,他的太极拳已经和陈长兴的不一样了。陈清平传到赵堡镇,就没有炮捶;到后来的陈鑫,也没有炮捶的流传,所以武禹襄自然就没有学习过炮捶,武派太极拳也就没有炮捶的流传了。
再说杨派太极拳。根据文字资料和传人的口头资料,杨露禅当时确实没有传炮捶。这是为什么呢?我估计(没有文字资料佐证,仅是猜测)杨露禅当时没有学习炮捶这个套路。因为陈家沟是个武术之乡,流传的武术套路很多,陈长兴是武术宗师,会的武术套路也很多。杨露禅有可能只是学习了太极拳这一个套路(当时可能还不叫太极拳,而是叫十三势)。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也可以从陈家沟目前还流传有春秋大刀、双锏等套路,而其他太极拳流派中却没有流传得到证实。其次,炮捶和太极拳在风格特点上和练法上是迥然不同的,有人认为是两种拳术。杨露禅可能只学习了太极拳,就没再学习炮捶。当初,陈发科和陈照丕在北京教拳时,也是把这两个套路区分开的,一个叫太极拳,一个叫炮捶。后来,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顾留馨、沈家桢出版《陈式太极拳》一书时,才把炮捶收录进去,作为陈式太极拳二路。关于这一点,上世纪50年代有过争论,吴图南先生认为陈发科先生练习的是炮捶,不是太极拳(见马有清编著的《太极拳研究》);陈家沟的拳是不是太极拳,当时在《北京日报》上也有争论,唐豪、顾留馨等发表了文章。当然,这又涉及到太极拳的定义问题,是题外话了。从以上两方面看,我认为杨露禅只是学习了十三势这个系列,没有学习炮捶。因为在当时,炮捶和十三势是两个系列的拳种。因此,杨派太极拳就没有炮捶流传,相应的从杨、武两派太极拳中派生出来的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也就没有炮捶流传。
, 百拇医药
江苏南京市夏晓明来信:
我想请教练习形意拳三体式站桩方面的几个问题:1.站三体式桩时,思想应该集中在呼吸上还是内意上?呼吸和内意两者有主次之分吗?2.三体式是怎样练丹田内气的?怎样才能做到拳谱上说的“一呼一吸,气气归脐”?3.在什么情况下练三体式时可以导引小周天?请具体谈一下正确的导引方法。
邸国勇:1.站三体式是学练形意拳的首要功夫,是基础的基础。老谱中讲:“要学形意拳先站三年桩。”站三体式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形意拳各种要领,也是为了姿势定型,定身形、步形、手形、架势等。在姿势正确的前提下,站桩时要把思想意念集中在呼吸和内意上。意念的内容和呼吸方法是重要的,这一点必须有老师亲自指点,也就是口传身授。呼吸和内意的主次之分,可根据练拳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以养身健身为主,就应该以呼吸为主,内意引导气血的流通。如以技击为主,就应以内意为主,以假想敌为主,呼吸为辅。
2.三体式站桩的各部要领都有利于气沉丹田,但怎样做到气沉丹田?还是要通过五行拳的练习,通过一定的动作练习才能做到。所有的发劲动作都要求气沉丹田,也就是小腹要紧、要实。因为所有的动作都有蓄发、动静,在动作过程中不可能没有呼吸,有动作就必有呼吸,有动作就有发劲,有发劲就必须气息归丹田,这样就能锻炼丹田内气。
3.站桩导引小周天是三体式姿势定型之后的一种内养练功方法。其实导引小周天不站三体式也可以练习,但有的人是以i体式来进行导引小周天练习的。它是以意念为主进行的。在导引小周天时,要有一定的程序和一定的方法,具体方法要找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否则容易出偏差。这里恕我不能给您具体说明了。
责任编辑 龚建新
[ 上 页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