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07159
天生大将王战军(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华武术》 2008年第5期
     螺旋缠丝,纵放屈伸;一派大家风范,一路过关斩将;《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擂台赛上,王战军轻松夺冠。

    王战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他的父亲就是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

    “我想练拳!”11岁的王战军一脸坚定地对父亲说。父亲看着儿子执着的眼神。什么都没说,开始指导他练习太极拳。从那个时刻起。王西安便下决心要雕琢这个儿子了。

    王战军,小名“二毛”,1974年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二毛小时候,到家里来向父亲请教拳法的人很多。大人们在院子里走架练拳,小二毛就在一边的大树下看着模仿比划。

    1988年,在河南省体委工作的王西安被借调到焦作培养太极拳人才,临走时嘱咐妻子督促孩子们习拳。在母亲的教导下,小战军很快学会了陈式太极拳的套路,开始深深地着迷于太极拳。
, 百拇医药
    王西安把二毛带到了焦作,开始给儿子规范拳架。从起势开始,每一招每一式,每一抬手、每一迈步,都耐心地给他校正定型。

    回忆起和父亲学拳的经历,王战军说,“父亲对我非常严格,他教别人时,也要求我在旁边认真看、认真听,对我说教别人时也是在教我,因为旁观者清,甚至比亲自教我可能更有收获。”

    白天,王战军和父亲的学生们一起跟随父亲练拳;晚上回到家,父亲还会继续纠正他白天的动作。“我记得当时我总是做不好掩手肱捶这个动作,练了一白天也做不到位。”好不容易晚上回到家,王战军想总算可以吃饭,歇会儿了,没想到父亲脸一沉,对他说:“继续做,什么时候做好了这个动作什么时候再吃饭。”于是,小战军空着肚子,反复重复体会着这个动作,一直到父亲满意为止。

    王西安对儿子说:“练拳要先把架子走正,然后再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催形,功夫自然就上身了。”练太极拳,套路比划下来不难,难的是长功力,要想长功力,首先要理解太极拳的放松,要理解放松和丢劲、拥劲和僵劲的辩证关系。“其次是要搞通拳理。还要做到意在拳先,意起神往,眼到形随。”
, 百拇医药
    严师出高徒,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战军功夫也越练越好。

    人们称王战军是“常胜将军”。因为只要他参加的比赛,冠军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全国太极推手锦标赛四连冠,河南省太极拳推手锦标赛六连冠,国际太极拳年会推手比赛五连冠……他的血脉中奔流着一股天生的自信。

    王战军说,练拳练了二十几年,比赛参加了无数次,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自己第一次在推手比赛中拿到冠军。

    第一次参加推手比赛是1991年,这年6月,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在古城开封举行。

    王战军出场了,文质彬彬。他的对手姓赵,年近不惑,曾经多次在省和国际太极拳比赛中夺得冠军。在所有人看来,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

    比赛开始了,王战军使出一记背折靠,初生牛犊,二毛是出了所有的力量,对手骨碌碌地下了擂台。不仅全场观众愣了,就连擂台上的两个人也都愣了,怎么会这样?他低声向这位师长说:“对不起,赵拳师。”第一局比赛结束声未响,王战军便以绝对优势获得本场胜利。接着,他一鼓作气,夺取了自己的第一个省赛冠军。
, http://www.100md.com
    从1991年到2001年,十年间,王战军参加省、全国和国际太极拳推手比赛17次,全部获得第一名。

    2000年11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向全国观众播出“中国电视吉尼斯大绝技绝活”的节目。王战军身着蓝色唐装走上台来,稍作活动后,躺在红色地毯上。他连续呼吸吐纳后,运作丹田之气,随即将一块亚铃片放在肚子上,缓缓收腹,骤然用力一弹,亚铃片蹦起两尺多高,落在三尺之外。观众赞叹不已,全场掌声雷动。接着,放在他肚子上的亚铃片被愈加愈重,直到第四块重达1250克,仍然被他默默运气,用丹田内劲弹出三尺多远。

    主持人宣布:丹田弹物1250克,创造了中国电视吉尼斯纪录。

    王战军对主持人说:“我站个弓步,10个人来推,我双脚移动就算输。”主持人一声招呼,呼啦啦上来10个大汉。10个大汉依次排开,后边的推着前边的后背,搭造成一道人墙。主持一声喊,“开始1”10个大汉一齐用力,王战军的双脚像在地上扎了根一样,纹丝不动。观众席上骚动了,有人说,“这怎么会推不动呢?”话音未落,王战军手没动脚没动身子没动,运劲一抖,10个大汉却扑通扑通地莫名其妙倒在了台上。
, 百拇医药
    比赛的当天清早,当王战军第一次见到曙太郎的时候,虽然思想上已有充分准备,但还是吃了一惊:“我身高1.80米。体重94公斤,在平常人中,已经是块大膘足的了。”但和曙太郎相比,自己却像刚从小人国里出来似的。“我不得不仰起头跟他打招呼。”

    曙太郎是日本相扑最高级别第64代的翘楚级人物,身高2.03米,体重223公斤,多年来一直称雄日本武坛,号称日本相扑第一高手。

    相扑,是日本的国粹,而曙太郎,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2006年6月初,曙太郎首次来到中国,以特邀嘉宾身份亮相河南电视台《武林风》节目,为中国观众表演日本相扑,同时,他提出一个愿望:想与中国功夫切磋一番。

    这分明是向中国功夫发起了挑战。王战军决定去会一会这位日本相扑巨人。他深知“友好切磋”的分量,胜负关乎到中国功夫的荣誉,关乎到陈式太极拳的声誉。“我当时在网上查阅了很多曙太郎的相关资料,又专门请教了父亲。我爸爸曾经多次访问日本,也曾与日本相扑有过交手,他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嘱咐我不能给中国功夫丢脸。”
, 百拇医药
    9日上午,由河南电视台和日本富士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拳王争霸赛”在河南省体育馆举行,王战军应战登台挑战的日本相扑巨人曙太郎。

    当主持人征求双方将以何种方式进行功夫切磋时,王战军说:“一切按日本友人的意见办。”曙太郎提出比赛规则:“双方定步较功力,脚动者为输。”这无疑就是相扑的规则,正是曙太郎擅长的方式。尽管规则对自己十分不利,王战军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比赛开始了,曙太郎居高临下,像一面墙一样朝王战军压过来。王战军早有准备,他凝神运功,松胯转腰,一个移劲将对方的力量化解,随之双手一抖,发出一个劲,曙太郎庞大的身躯顿时失去重心,轰然倒地。

    再度交手,曙太郎改变了策略,他下移重心,双手紧紧托住王战军的臂肘,开始发出一波又一波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王战军太极劲一运,丹田微转,对方的千钧之力立刻化为乌有。看着眼前这个“弱小”的对手,曙太郎大惑不解,稍作喘息,又竭尽全力发起进攻,持续一分多钟,王战军依然岿然不动。曙太郎满头大汗,筋疲力尽,只好认输。赛后,曙太郎说,“他的功力太深厚,我不是他的对手。”

    从2001年开始。王战军逐渐隐退各种比赛。全身心投入到陈家沟武术院的运作。, http://www.100md.com(森 森)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