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气者无力”别解(2)
否则,必然造成闭气,是太极拳之大忌。笔者已经就此做过多次分析,兹不赘述。
那么,是否应该“意在先天之气”呢?是否意在先天之气就不滞呢?也不是。这要从意、气、劲的关系加以说明。
毫无疑问,“意气君来骨肉臣”“气遍身躯不稍滞”,这是练拳的要旨。练拳就要练得内气充盈,然而达到内气充盈的途径,则不那么简单。首先要全身松开,“沟洫不塞则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气是怎么个通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意领气”“以心行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意是领头的,是气跟着意而不是意跟着气。正如杨澄甫先师所言:“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灌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这里要特别注意,“意之所至”和“意之所在”有微妙的区别,前者只表示意“到了”什么地方,后者则强调意“要到”什么地方?意怎么来“领气”?这是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有次拳友见面,一位老拳师问大家,你们练拳时,思想上想的什么?有人说想的是动作怎么做,这个动作下来是哪个动作,有人说什么都不想,也有人说思想不专心就胡思乱想。这位拳师告诉大家,练拳时应该想着动作的用法,你要往前按,就要假想着前面有个人,你要把他推出去,但是要放松,不能故意用力。这就是“意之所在”。郑曼青先生把这种假想有阻力的练拳方法称为“旱地游泳”。其实,如果你非常熟练了,即便什么都不想,其“意”仍然在指导着动作,这叫做“纯以神行”。你全身放松了,内气就随着意运行,就是“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果你练拳总想着内气怎么运行,意“在气”,而不在动作的用意,不但无助于动作,反而损害动作用意和气血的运行,“在气则滞”。这也和走路一样,人走路的“意”是往哪个方向走,腿就自然向这个方向迈步,如果走路总想着腿怎么动,那也就“滞”了。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对于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都适用。它不单是对后天浊气的分析,而是一个总体性的重要的练拳要领。“不在气”不等于不要内气,而是要正确地以意领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意不在气”正是从反面对于“以意领气”“意之所至,气即至焉”的说明,教导人们不要本末倒置。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在实践中,确实有人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了,总是在练拳中喜欢找体内的感觉,找内气,故意用意念运气,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偏差,这是必须引起警惕的。
笔者还注意到,询问“练拳要不要动作配合呼吸,要不要想着内气的运行”的人,好些是练过某种气功的,受了气功要领的影响。殊不知,“意不在气”正是太极拳的优点。有利于防止偏差。只有意不在气,才能内气充盈,这就是太极拳的辩证法。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钢,都指的内气“无力”和“纯刚”是两个相反的概念
如果认为“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是一个重要的练拳要领,对于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都适用,那么,“有气者无力”和“无气者纯刚”的“气”,也就不必一定看成浊气了。相反,笔者以为,这两句话完全指的是先天之气,指的是内气。
, 百拇医药
首先,后天之气或者浊气,并非绝对不好甚至是可以不存在的东西。任何人都要呼吸,要吸八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正是这种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才能使生命得以存在。如何对待呼吸之气,当然值得研究(比如对于“意不在气”的讨论),但是要讨论后天之气的有或无,就是个虚妄的问题。谁的体内没有后天之气?谁呼出的不是浊气?既然不存在后天之气的有无问题,则“有气者无力”和“无气者纯刚”当然与后天之气无关。
至于先天之气或者内气,那就不同了。严格地讲,任何人体内都有内气存在,但是内气的强弱,内气的运用,就随着各人的修炼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别。练内家拳就要体现内气、内劲的作用,能否发挥内气、内劲的作用,就是拳艺水平的表现,也可以说成“有气”或“无气”。“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正是对这种表现的描述。
“有气者无力”是什么意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有内气者不用拙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意不用力。二是“用内气者不显外力”,含而不露,这是更重要的,也是练内家拳者和练外家拳者的重要区别。杨澄甫先师说:“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并不觉痛,已跌出丈外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也。“这里所说的”手极轻而人不能过,“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并不觉痛”,“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就是对“有气者无力”的最好最明确的注释。
, 百拇医药
与此相反,“无气者纯刚”,则是外家拳用力的典型表现,是没有内气的表现。无论如何,“纯刚”不是太极拳劲力的描述,哪本书也没有这样讲过。“纯刚”正是杨澄甫所说的“用力则显有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也是姜容樵和孟乃昌所说的“无先天之浩然气,则纯刚不柔”,“此纯刚之力,逆而不顺”。“无力”和“纯刚”,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
古代语言,往往为了简练,省略了一些过渡性的叙述。大概因为前面有“在气则滞”一语,人们就一定要“承上文”,把“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的“气”都看成不好的东西。实际上,在气则滞是讲气的“运用”问题,有气无气是讲气的“作用”问题,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我们把原文补充几句,写成“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要以意领气。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那就不会引起误会了。
责任编辑 龚建新, 百拇医药(路迪民)
那么,是否应该“意在先天之气”呢?是否意在先天之气就不滞呢?也不是。这要从意、气、劲的关系加以说明。
毫无疑问,“意气君来骨肉臣”“气遍身躯不稍滞”,这是练拳的要旨。练拳就要练得内气充盈,然而达到内气充盈的途径,则不那么简单。首先要全身松开,“沟洫不塞则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气是怎么个通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意领气”“以心行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意是领头的,是气跟着意而不是意跟着气。正如杨澄甫先师所言:“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灌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这里要特别注意,“意之所至”和“意之所在”有微妙的区别,前者只表示意“到了”什么地方,后者则强调意“要到”什么地方?意怎么来“领气”?这是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有次拳友见面,一位老拳师问大家,你们练拳时,思想上想的什么?有人说想的是动作怎么做,这个动作下来是哪个动作,有人说什么都不想,也有人说思想不专心就胡思乱想。这位拳师告诉大家,练拳时应该想着动作的用法,你要往前按,就要假想着前面有个人,你要把他推出去,但是要放松,不能故意用力。这就是“意之所在”。郑曼青先生把这种假想有阻力的练拳方法称为“旱地游泳”。其实,如果你非常熟练了,即便什么都不想,其“意”仍然在指导着动作,这叫做“纯以神行”。你全身放松了,内气就随着意运行,就是“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果你练拳总想着内气怎么运行,意“在气”,而不在动作的用意,不但无助于动作,反而损害动作用意和气血的运行,“在气则滞”。这也和走路一样,人走路的“意”是往哪个方向走,腿就自然向这个方向迈步,如果走路总想着腿怎么动,那也就“滞”了。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对于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都适用。它不单是对后天浊气的分析,而是一个总体性的重要的练拳要领。“不在气”不等于不要内气,而是要正确地以意领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意不在气”正是从反面对于“以意领气”“意之所至,气即至焉”的说明,教导人们不要本末倒置。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在实践中,确实有人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了,总是在练拳中喜欢找体内的感觉,找内气,故意用意念运气,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偏差,这是必须引起警惕的。
笔者还注意到,询问“练拳要不要动作配合呼吸,要不要想着内气的运行”的人,好些是练过某种气功的,受了气功要领的影响。殊不知,“意不在气”正是太极拳的优点。有利于防止偏差。只有意不在气,才能内气充盈,这就是太极拳的辩证法。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钢,都指的内气“无力”和“纯刚”是两个相反的概念
如果认为“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是一个重要的练拳要领,对于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都适用,那么,“有气者无力”和“无气者纯刚”的“气”,也就不必一定看成浊气了。相反,笔者以为,这两句话完全指的是先天之气,指的是内气。
, 百拇医药
首先,后天之气或者浊气,并非绝对不好甚至是可以不存在的东西。任何人都要呼吸,要吸八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正是这种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才能使生命得以存在。如何对待呼吸之气,当然值得研究(比如对于“意不在气”的讨论),但是要讨论后天之气的有或无,就是个虚妄的问题。谁的体内没有后天之气?谁呼出的不是浊气?既然不存在后天之气的有无问题,则“有气者无力”和“无气者纯刚”当然与后天之气无关。
至于先天之气或者内气,那就不同了。严格地讲,任何人体内都有内气存在,但是内气的强弱,内气的运用,就随着各人的修炼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别。练内家拳就要体现内气、内劲的作用,能否发挥内气、内劲的作用,就是拳艺水平的表现,也可以说成“有气”或“无气”。“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正是对这种表现的描述。
“有气者无力”是什么意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有内气者不用拙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意不用力。二是“用内气者不显外力”,含而不露,这是更重要的,也是练内家拳者和练外家拳者的重要区别。杨澄甫先师说:“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并不觉痛,已跌出丈外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也。“这里所说的”手极轻而人不能过,“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并不觉痛”,“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就是对“有气者无力”的最好最明确的注释。
, 百拇医药
与此相反,“无气者纯刚”,则是外家拳用力的典型表现,是没有内气的表现。无论如何,“纯刚”不是太极拳劲力的描述,哪本书也没有这样讲过。“纯刚”正是杨澄甫所说的“用力则显有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也是姜容樵和孟乃昌所说的“无先天之浩然气,则纯刚不柔”,“此纯刚之力,逆而不顺”。“无力”和“纯刚”,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
古代语言,往往为了简练,省略了一些过渡性的叙述。大概因为前面有“在气则滞”一语,人们就一定要“承上文”,把“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的“气”都看成不好的东西。实际上,在气则滞是讲气的“运用”问题,有气无气是讲气的“作用”问题,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我们把原文补充几句,写成“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要以意领气。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那就不会引起误会了。
责任编辑 龚建新, 百拇医药(路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