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06914
讲“武”论“术”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华武术》 2008年第5期
     摘要:通过对“武”字的综合考证,认为“止戈为武”或“止息干戈”都不是“武”的本意。甲骨文“武”字的完整表述是: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劝,欲与人、欲与兽斗,与人斗是争夺地盘和剩余价值,与善斗是维持生存和生命,而“术”字,引申为技艺。技艺则是方法、技术之谓,都是手段,所以技艺也就被称为术,从实践申得出这样的结论:“术”有法而无定法;“术”贵在“变”与“活”。

    研究武术,首先要从“武”字开始。这是人们的一种习惯心理定势。

    翻阅古今汉字工具书籍,对“武”的解释为清一色的:止戈为武,或从戈从止。并将这种解释纳入所有的武术教材之中,广为流传。然而,随着人们对武术认识的提高、研究的深入,对“止戈为武”质疑也随之而来,一些新的解释便应运而升,如樊云庆研究认为:“武”字的本意是,“人拿着兵器走或跑着去打仗,取勇敢向前冲之意”于省吾则认为:武,从止从戈,本意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而徐清祥更有想法:“武”的原意是威武示威,象征着一个武将或武士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警戒凶恶的人。三种认识,按照古汉字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去分析,依照祖先造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去研究,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解释和理解“武”字,我们特意考查了河南省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对甲骨文中的“武”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武”安是个合体字,按古代造字法的“会意”,“武”从止、从戈,由止、戈二字合起来为“武”字。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止在甲骨文中实则为人的脚趾的象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