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耗中享受
有的人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像一个钟点工一样严格地重复生命中的每一天;有的人散漫没有规律,或者过度或者缺损。不管是哪一种生活方式,该做的事情,该付出的代价,该获得的享受,据说在人与人之间,总量是大抵相同的。勤和懒,慧和拙,强和弱,一生的时间消耗竟然殊途同归,汇集在人生的终端。
德国的一份科普杂志把人一生必然做的事情,用时间去累计次数,结果像小学生的课程表一样,不喜欢的课占据了最冗长的时间,最喜欢的课恰似下课十分钟,总是那么短暂。这项调查以七十八岁作为寿命标准,似乎人生漫漫,其实也就那么几节公共必修课而已。一个人睡觉时间是24年零4个月,一生的性高潮累计是16个小时,两个工作日的时间,平均每天只有2.02秒。
以前有老话称一世人半世床,想必有这句老话的时候,人的寿命还只有五十来岁,全凭着延年益寿,才将耽搁在床上的时间压缩到了人生的三分之一长度,当然床上的24年也有24年的用处,人生三大事情,出生的希望,做爱的享受,去世的悲痛,大多发生在床上;一个人一生可以更替无数件的衣裳,但是能睡坏几张床呢?所以不少人将卧室的床看得至高无上,是有道理的。曾经有人去买床垫,有一个质量极好的品牌;卖家告诉他包用30年,卖家甚至不无幽默地说,这一个床垫你买回去之后,你我此生就不想见了。那位买家听了,呵呵呵地笑着,心里竟然刹那间有些气短,因为他已经年届花甲,他不知道是床包不了他,还是他包不了床。
比起睡觉的时间长度,什么事情都显得渺小,一生的工作时间仅仅7年,人生的成功失败,豪迈落魄,都可以在7年之中找到注解;略微苍凉地想,大凡人生的努力,都是以这7年为主轴,求学、求职、求爱,升官发财,穷途末路,决定了很多年的睡觉是否安稳踏实。曾经有过诸多和时间赛跑的人,但是怎么比得过时间呢?至多也就是七年多一点,悬梁刺股废寝忘食的秀才也没有赛过时间,所谓“古人不曾见今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也。
7年的工作是艰难困苦的,甚至还要为找工作而艰难困苦,但是总算必须要做的事情;倒是无聊的事情,想推也推不开。比如在十字路口红绿灯前的等待和在交通壅堵中的无奈,这一份无聊哪怕是10分钟都会烦躁,但是这样的10分钟将会有2.6万次,长达6个月之久;对于要和时间赛跑的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一想到有6个月的时间就消耗在了无聊的等待中,好像命短了一截。但是假如将这无聊的半年变成有效时间,也未必就会利用它去创造生命和金钱;除了有效的时间,人更多时间是在无聊。反反复复地,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游戏,而且还为游戏找到一个借口:工作前的热身,常常有聊和无聊静悄悄地本末倒置,工作成为了游戏的借口。
假如要以最终的结果来论定是否有意义,其实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无聊本身就是意义,至少不必因为无聊而愧对人生。并且有许多事情,比如5年半围坐在餐桌前,9个月站立在厨房里和洗衣机前,这样的事情,愉悦的时候就是有意义的,愁苦的时候就是多此一举的。对于英国人来说,一生中唯一有意义的事情,是在教堂祷告,可惜仅仅有14天。人的一生如此地在消耗中享受,也在享受中消耗。所有看似无聊的生活元素,到了快要消耗殆尽的时候,会是百般留恋。如果去探视重症病房的濒危病人。探视者看到的是消耗,病者体验着的是渴望。消耗的是生命,渴望的也是生命。
分秒必争的城市里,时间对人的控制越来越严密,甚至残酷,于是生活课程表,就象是一个好学生一样,全烂熟在了心里,连看表都是多余,手表在时间意义上越来越趋向于可有可无,更多显示的是身份和身价。反而是在闲散的过去,没有钟表,简直没法活了;过三五天,要将手表上的分针和秒针齐刷刷地停在十二上,就等着电台报时: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马尚龙)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