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家庭·生活版》 > 20101
编号:13780972
卧室响当当(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01
     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是一个屋顶下快乐地过着日子。什么都没有?没关系,只要有个睡的地方,一觉起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什么都有的时候,最不能缺少的,还是一张床,和与之相应的温暖干净的被窝。

    世界的音符如何繁华跳跃,生活的旋律无论如何变迁,有一个响当当的卧室,是我们对生活最朴素、最基本、也最美好的诉求。

    【三十年代】

    基本元素:Art Deco风格、雕花床、超大镜面梳妆台、色彩缤纷的花瓶

    “……我端著满满一抽屉的金饰,跟著走进地房间。这是她的卧房;屋辖样样都有女人味,气氛恬静安详,化妆品的香味更不用说了。床罩的质料很厚,又白又软,上面有粉红色的图样。床头几上放著一架玩具钢琴和一个弹琴的小玩偶:其实是闹钟和音乐盒组合而成的。……”

    ——黄仁宇《长沙白茉莉》
, 百拇医药
    奏响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居室间的,是古典与现代互相屈膝相邀的圆舞曲。古老的空间,西风的布置,幼读诗书的年轻人,开始时兴相约去影院看好莱坞的新片,旗袍配上了玻璃丝袜的打底,卧室也再不是大家庭中小儿女唯一的独立空间,从“古老的庭院,父母居上,晚辈居下”格局中走出的年轻人,在租界的石库门房子里分租下两间房,卧室地板打上蜡,Art Deco风格带来的是堆纱叠绉的卧室世界——绣花的帐幔,抬头就能看到的镜子,床前有一面,橱里边有一面,旧的澡盆用去垢粉擦拭一新,朝西的窗户挂上竹帘,换上全新的灯罩灯泡,备一只时钟,分分钟就开始了小家庭的生活。只是与自由新鲜的空气一同进入卧室的,是独立生活每天处理不完的琐碎事务,处理不好,结婚十年的经验就会变成全本的离婚指南。

    【四十年代】

    基本元素:碎花墙纸、有着科林斯柱头的壁灯、柳安壁炉、华洋杂处的中西式风情

    “……榻床上有散乱的彩绸垫子,床头有无线电,画报杂志,床前有拖鞋,北京红蓝小地毯,宫灯式的字纸篓。大小红木雕花几,一个套着一个。墙角挂一只京戏的鬼脸子。桌上一对锡蜡台。房间里充塞着小趣味,有点像个上等白俄妓女的妆阁,把中国一些枝枝叶叶衔了来筑成她的一个安乐窝。最考究的是小橱上的烟紫玻璃酒杯,各式各样,吃各种不同的酒;齐齐整整一列酒瓶,瓶口加上了红漆蓝漆绿漆的蛋形大木塞。……”
, 百拇医药
    ——张爱玲《桂花蒸 阿小悲秋》

    四十年代的卧室像一首俯瞰着都市之夜的交响乐,现在再也不可能存在的那种沉缅气息的铁铰链拉门电梯直上云宵,高层公寓房子带着人们进入了完全的现代生活。独居女子时兴睡一张洋式大床,换个角度,床便成了文明戏的看台,或者恋爱的战场。

    张爱玲写于这个时期的小说里,特别讲到对于床的算计。《鸿鸾禧》中新娘玉清把结婚消费当成此生最后一次放肆花钱的机会,五万元的陪嫁尽拿去买了织金锻拖鞋、珐琅镜子这样看来无用的杂物,唯独没有买卧室里非买不可的那只床。“小夫妇两个都是有见识的,买东西先拣琐碎的买,要紧的放在最后,钱用完了再去要——譬如说,床总不能不买的。”足可以想像在这张最后额外算计来的婚床上,后来又将产生多少额外的算计。

    时髦男女的卧室中最好是整堂的柚木家具,大床、衣柜一应俱全。这之后得再过五十年,此等规模的家私才会重回中国人的卧室,而那时潮流女子的衣物,一点也不比现在的时尚达人逊色,各式旗袍与披肩、对襟衫、手袋的搭配方式可以写一本书。而床单就一定要是亚麻的,这是永安公司家的黛西对卧室床品的用料要求。
, 百拇医药
    【五十年代】

    基本元素:木板床、办公桌、椅子、衣架

    “……王琦瑶抱着热水袋坐在被窝里,康明逊则在沙发上,裹一条羊毛毯。两人这么孵蛋似的孵着,好像能把那个危险孵化掉。等阳光照到沙发的那面墙上,康明逊便用双手在墙上做出许多剪影,有鹅,有狗,有兔子,有老鼠,王琦瑶在那头的床上看着。等阳光从墙上移走,皮影戏结束,房间里也有了暮色……”

    ——王安忆《长恨歌》

    王安忆那支曾细致描写过四十年代爱丽丝公寓繁华奢靡的卧室布置的笔,转入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着重于描写那个年代上海人对吃的执着与痴迷。而恰与那个时代的上海人一样,刻意淡化了对“住”的关注。就全国来说,朴实无华中掺有坚苦朴素的风气是当时卧室的主旋律,那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卧室亦不过如是格局。

    那时家中添置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可能用到80后成长的年代,因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指示,“一件物品买一次,一次使用五十年”的口号也成为了时尚。只是当时很多人没想到真会如此,而且此时不买,可能接下来便是想买也没得买了。潮流如此,民间几经涤荡,只有卧室多少能保留旧时气象,但旗袍已经改成了贴身的小袄,再过十年,这样的小袄也再不能近身。被面不再华丽,棉花就要开始凭票供应,被子可能会越来越薄,走街串巷弹棉花的动静成了冬日里最温暖的音符。
, 百拇医药
    【六十年代】

    基本元素:双人床、柳条箱

    “她家住在上海那种有前楼、有三层阁、有亭子间、有灶披间的三十年代建造的老式房子里,周围的邻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成分非常杂,小市民的习气还很浓厚,金钱就是他们头上的太阳。华雯雯长到十八九岁,就懂得以后谈恋爱,要找个条件齐备的对象,那条件是有个现成的口诀的,即是什么:‘一套家具、两间房子、三转一响、煤卫设备……’等等等等。”

    ——叶辛《蹉跎岁月》

    即使在六十年代的初期,上海的姑娘们还在梦想着卧室里的“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这种梦想也在时代的车轮下被辗成了碎屑。集体主义为主旋律的时代,新的生活方式进入稳定阶段,新的审美也界定出来。生活的程式也在某种意义上被框定,工作后入住集体宿舍,本地人当然住家里,但如果家里住房紧张,当然还得申请集体宿舍。结婚时男女商定其中一方向单位申请一间婚房,有的地方还可以从单位领取一张双人床和桌椅,但这可是向单位租用的,租金每月从工资里扣!这种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住工房的人群。一般条件的,就不再添置被褥,在那个拥有五件毛衣就会被认为生活腐化的年代,还是不要添置的好,比较私人的用品是衣箱,那种包金属五金的外涂红漆的柳条箱,装着各自的衣物,叠放在一起,给那一年代世上绝无仅有的朴素卧室里,平添了一丝喜气。
, http://www.100md.com
    【七十年代】

    基本元素:一间房兼容饭、客、卧的综合功能,一切极尽简化

    “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张三睡得正香,母亲起来,热了泡饭,来叫张三。‘三儿!三儿!’张三听见了,但不想说话,翻身朝里又睡。母亲又叫‘三儿!’张三很不情愿地睁开半只眼睛,看看老虎窗外黑黑的天,又闭上了眼睛。昨天这时候,张三还闭着眼睛,张三闭着眼睛的时候,感觉是很舒服的。母亲用热毛巾捂在他脸上,给他揩面。毛巾热得很好,张三的脸一舒服,就又睁开半只眼睛。张三睁着半只眼睛起床了,把左脚伸进卫生裤,右脚也伸进卫生裤,提着裤子站了起来。……”

    ——陈村《一天》

    七十年代的卧室,主音的却是锅碗瓢盆奏鸣曲。能成为老石库门里七十二家房客中的一户,哪怕是一间亭子间,或者在筒子楼里有一间蜗居,亦是夫复何求、余音不绝地回响在多少人的心里。清晨的饭菜里夹着被窝的余温,而夜晚的被里,还能嗅到晚上煮的罗宋汤的气味。房间虽然局促了,但至少它让人可以暂时逃离公共的厨卫,承载着大千世界里你唯一的私人空间的功能。

    靠窗一只小书桌上,生活的审美正在慢慢从苦行的茧中振翅而出,从过去生活中遗落的木头茶桌、小书架被抹去了尘埃,放出宝石般的光彩,即使普通人家的办公式书桌正中一块玻璃台面下压着小额的粮票、布票,台灯边是一只笔筒,墨水瓶和一面圆桌镜,墙上挂着集合一家人黑白小照的相框,孩子的奖状,挂历,折叠饭桌上搭着白线钩的台布,铁架子床在狭小的空间里受到欢迎,干干净净地在螺丝壳里做道场,无论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怎样的方式撞着车,有卧室,有这张床,就总还有做梦的地方。, http://www.100md.com(鹤 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