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家庭·生活版》 > 20104
编号:13779559
那些风,经过上海(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04
     曾经,上海在中国是“摩登”的同义词,在这个曾经风华绝代、之后风韵暗存、而今光彩焕然的都市中,人们在时光的流逝中体验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既跳脱了泊来之境,又卓然于率土之滨——在东西方的目光交汇之处,上海生活以其独有的意味,熠熠生辉。同时,挟这些生活方式之威,上海以海纳百川的气势,把这些生活方式所隐喻的上海的现代意识,在生活中延续下来。把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内涵积存下来,转换为生活的艺术、让上海在今天,再度成为东西方现代文明的再度交汇地,一个国际化的生活艺术空间。

    衣

    ● LOGO

    LOGO之风从何起

    上海一直是中国时尚的前沿重阵,对品牌和风尚的追随一直可推溯至十九世纪晚期的上海开埠之后。“时髦”很快就成为对上海的风评,这种以“时髦”为穿衣最高准则的精神,不仅带动了中式服装的进化,也让西式服饰风尚真正为国人所接受。很快,在上海就有了中国人自己的时装品牌,培罗蒙、鸿祥、荣昌祥,就是从那时起一直屹立不倒的LOGO
, http://www.100md.com
    TIPS:

    1、中国最早的洋服店——上海荣昌祥呢绒洋服店 1910年创办于南京路。

    2、上海第一家中国人开设的女子时装店——鸿翔时装公司1914创办,宋氏三姐妹,蝴蝶等则是鸿翔LOGO最好的代言人。

    3、20世纪30年代,仅奉帮在上海开设的洋服店多达90家,女子时装店则有28家。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上海风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是海派服饰的一个辉煌时期。当时的服饰风尚紧跟世界流行步调,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一般巴黎当季的时新服饰仅三四个月后就会输入到上海来,但当时时装尚未形成今时今日的商业模式,除了有通路的人直接穿泊来货,一般追随洋装风尚者则要静待师傅对样版进行改良拿出的有海派韵味的时装。

    当时的一份生活类画报杂志《良友》,则在杂志中有固定栏目介绍最新品牌与时装时尚,与百货公司联手推出当季时装大片,请明星、名媛演示当季最新潮流,名人的穿装风尚也经由这些新兴的媒介传达到普罗大众,从而被追随,据说鸿祥的新式旗袍就是经由宋氏三姐妹的“街后”成为大众追随的款式,对品牌的认知不亚今日,更堪比今人追随街拍的热度。
, http://www.100md.com
    LOGO之风往哪刮

    而今上海毫无悬念地重新成为了全世界时尚品牌趋之若鹜之地。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上,毗邻而居着各种代表着这个世界最时尚潮流的服饰品牌。各种LOGO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空交相辉映。上海与世界再度合体后,人们对LOGO所代表的充满细节美好的生活方式的热切向往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而在这种热情的推动下,打造MADE IN SHANGHAI同时属于全世界的LOGO,在我们心中,指日可待。

    食

    ● 中西合璧的西式餐点

    西餐之风从何起

    西餐在上海开埠后,由欧洲人带入上海,民国年间上海的凯司令、红房子、德大成为海派西餐的代表餐坊,而栗子蛋糕、红菜汤、烙蜗牛等,组成了上海人从西方文化中汲取的餐饮文化创新而成的一种适合一般中国人口味的海派西餐的名菜、名点。
, http://www.100md.com
    TIPS:

    1、西餐、西点讲究原料、配方的比例精准,与中餐的随性自由发挥的特性相左,在满足饕餮欲的同时,亦可将家庭制作西点当成个性的一种修炼。

    2、不要小看从小养成的口味,也不用羞愧于自己从小被猪油桃酥养出的口味对芝士蛋糕的无感,毕竟,人的味蕾对食物记忆在五岁之前最为顽固。把口味新养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亦可。

    二十世纪中后期,在中国别的地区,面包都成为天方夜谭里的食品。而几经风雨始终在南京路淮海路等繁华路段屹立的几大西菜社始终是上海年轻人向往的约会地的排名前几位。由蕃茄、洋葱、牛肉为主料的罗宋汤虽然来历一直颇有争议,但这道有着浓厚海派西餐味道的浓汤,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上海人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菜点。

    西餐之风往哪刮

    进入新世纪,“十人人中有十个人爱吃蛋糕上的草莓”这样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语句,对于现在的上海人来说,也不算过誉了。更多的小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马可•波罗、PAUL这些为外籍人士所认可的西点店,而是加入了新兴的焙烘QQ群,从最新年份的车打芝士开始,寻找制作一块“能让人幸福得流下泪来”的芝士蛋糕的完美方式。同时,以“凯司令”、“红宝石”为代表的老上海西饼店,依然以其统领了上海几十年的口味,门庭若市地悠然独立。
, 百拇医药
    ● 咖啡

    醇香之风从何起

    咖啡是无可争议的舶来之物,它刚传入上海滩时,赶时髦的人学着洋人饮用,强忍不适之余也只能委婉地表达味如咳嗽药水的真心话。之后,随着西餐的推广和普及,上海人开始了与咖啡的不解之缘。

    TIPS:

    1、咖啡文化具备的包容性与上海的城市风格甚为相近,所以,如果你是复古蒸馏意式浓缩的爱好者,也不必对热爱星巴克那种充盈糖桨和调味料的花式咖啡爱好者以白眼。

    2、曾经有新来上海的小朋友,被戏说不会喝咖啡没办法在上海与人交流,于是他硬着头皮在星巴克喝下一杯浓缩咖啡,结果当天一夜未眠。就像周立波说的,上海的咖啡是香了别人、苦了自己。如果想进入这种文化,就从上午一杯加了双份奶油的卡布基诺开始吧。
, 百拇医药
    在张爱玲的《双声》中,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小资女性热衷于在咖啡馆约会闺蜜,喝一杯加双份奶油的美式咖啡,同时再另加一份奶油。在《色•戒》中,又可以看到男女幽会乃至革命同志接头也多选咖啡馆。咖啡馆因为其可进可攻可退可守的开放性,在那时的上海,已被诠释得很全面。

    视线转到80年代,在某种复古的意义上,咖啡催生着海派文化的“文艺复兴”。与咖啡已隔绝多年的寻常人家,开始在新兴电视广告的威力催化下流行起雀巢等舶来速溶咖啡。九十年代中期以上岛咖啡为首的简餐咖啡店兴起,随后星巴克等商务型咖啡连锁店从上海开始,影响力延及全国。

    醇香之风往哪刮

    当坐在一年内第N家开业的85度C里,听穿着DIOR HOMM风细腿裤和双排扣短西装的海派男人对他的闺蜜女性朋友说:“你要在这里点红茶,你真是不懂生活!”时,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一种新的咖啡文化在上海已经形成。当下的上海市区,用咖啡店多过米铺来形容也绝不为过。能否选到一家符合自己口味和情调的咖啡馆作为休闲小聚之所,已经成为你上海化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
, 百拇医药
    ● 吃辣

    辣之风尚从何起

    上海人的饮食传统中原本是没有辣的一席之地的,就连本帮菜里唯一与辣沾边的“八宝辣酱”,为了顾及本帮口味,多用糖来稀释那点辣味。锦江饭店所代表的老式川菜在上海餐饮中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却未能成为一时潮流。

    TIPS:

    1、吃辣勿忘清火。吃辣易上火,生活在气候温润的上海,体内不会聚集需要通过食辣排出的湿气,食辣过多过猛极易导致相关的身体不适,所以推荐同时食用清火的菊花茶或者清甜败火的饮料。

    2、多数辣菜油多味厚,多食确实有违通常意义上的健康饮食观念。同时辣味易上瘾,因其一旦染上极难戒除,不妨将之当成磨炼自己的意志力的双刃剑,上刻“我一周绝不吃两次辣”这样的箴言,借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力。

    谁又能说八宝辣酱不是从川菜的宫保鸡丁中借来灵感的呢?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是本帮菜持续发扬光大的年代。直到上海重新成为聚纳四海的集粹之地,各路菜色在这里的餐饮市场打起了一场此起彼伏的擂台,但最终独秀一贴的是以辣为主调的川、湘菜式,从香辣蟹到小龙虾,从烧鸡公到羊蝎子,从路边摊到俏江南,活色生香一副“辣动上海”的长卷。, 百拇医药(鹤 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