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34370
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隐瞒、自我表露、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年第11期
     正向预测作用。当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进入第三层后,整个方程的解释力从第二层的17.0%提高到37.3%(△F=51.128,P<0.001),增加了20.3%。自我隐瞒的β值下降但仍显著,原来显著预测的自我表露的β值降低并不再显著。这说明自我隐瞒除了直接影响个体的孤独感,还通过消极应对和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个体的孤独感,而自我表露仅通过积极应对和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个体的孤独感。

    通过4个复回归对上述变量进行路径分析。第一个复回归:响应变量为孤独感,预测变量为自我隐瞒、自我表露、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领悟社会支持。第二至第四个复回归:响应变量分别为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领悟社会支持,预测变量均为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最终得到的模型如图1所示。

    3 讨 论

    邓丽芳等认为,在不同调查中,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孤独感调查量表,对孤独感的维度有不同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不一致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