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84004
中国七种心理卫生相关杂志心理干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第4期
中国七种心理卫生相关杂志心理干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

     【关键词】 心理干预;干预模式;档案研究法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4-0314-02

    所谓心理干预是指在确诊心理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治疗,也包括运用心理学方法维护正常人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干预活动。当前,心理干预不但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而且在心理健康领域与教育领域中都得到应用,心理干预对促进康复、提高免疫力及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行为效率等各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然而,对心理干预研究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文献报道。了解心理干预研究模式既能在宏观上把握此方面研究的一般规律,又可以从微观上发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心理干预研究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1 我国心理干预研究概况

    在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以下期刊进行检索,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及《心理学探新》。根据上述心理干预的定义,从2000-2006年七份杂志所有文献中筛选属于心理干预的论文275篇,其中2000-2006年分别有30、30、39、39、54、46、37篇。可见,已发表的心理干预研究成果仍较少。另外,调查结果还发现,进行心理干预研究者66.9%是临床研究者,30.2%是学校研究者,2.9%为其他研究者。

    2 心理干预研究的基本模式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实际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情况,笔者将研究对象分为:Ⅰ型——无心理问题者,Ⅱ型——心理问题者(但其严重程度未达到CCMD-3诊断标准),Ⅲ型——精神障碍者(即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患者)。

    研究发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