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27053
社交焦虑障碍发展成因探讨(综述)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第5期
     【关键词】 神经症;社交焦虑障碍;基因-环境交互作用;BI气质;亲子依恋;早期创伤;信息加工;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5-0376-06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发生率相当高的焦虑性神经症。社交焦虑障碍的特点是顽固地为自己在社交或公开场合可能会发生困窘和羞辱而恐惧,产生过度的焦虑反应[1]。SAD常常有长期的过程并带来实质性的不良后果,使学业、职业、社交都受到影响,情况严重的退缩在家,不敢见人,难以参加社会工作。

    美国精神病协会指出SAD发生的平均年龄是青少年中期,据美国全国范围调查,SAD在成人终生的发生率是13.3%,发生率仅次于抑郁症和酒精依赖[1] 。由于社交恐惧症很少作为主要病因去求治,在诊断和治疗中常被忽视,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交往障碍对成人和青少年的影响已日趋严重。美国焦虑障碍协会(ADAA)在2001年年会中专门召开了题为“社交焦虑: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实践”的研讨会[2]。社交焦虑障碍形成原因的探讨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论题,对这种影响颇多人群的神经症的研究呈现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

    要认识社交焦虑障碍,要探究它的形成原因,需要把它放在发展的背景上来探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发展的精神病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观点[1] ......
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