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622656
一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案例报告(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第6期
     【关键词】 人格障碍;反社会型;认知治疗;个案报告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6-0461-04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PD)是公认的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之一。美国精神障碍临床诊断手册(DSM-IV)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界定为一种起自15岁以前的忽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行为模式,包括“说谎、偷窃、斗殴、逃学、反抗权威”和“不寻常的过早或攻击性性行为,酗酒和使用违法药物等”,且这些行为并非发生在精神分裂症和躁狂发作的病程中[1]。国内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临床案例报告。本文结合一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个案,探讨认知技术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治疗中的作用,以期对此类案例的治疗有所启发。

    1 个案情况

    来访者,男,20岁,初中受教育程度。因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严重冲突,并且不听干警劝阻殴打他人致重伤,被送入集训队(类似于服刑人员受处罚时关禁闭的场所)。入集训队以来情绪极不稳定,易激惹,常因一句话与人发生冲突,进而严重殴打他人,出手狠,持续时间长。2006年10月,来访者在管教所安排下接受个体心理辅导。接受辅导前,来访者曾被安定医院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在初次会谈中,来访者坦言来访并非自愿,无主动求助的愿望和改变的需要。但尚能够配合治疗师,使谈话得以继续。其面部表情冷淡,语调低沉,与治疗师目光接触少,身体略显紧张僵硬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