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707800
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初步评价(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第10期
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初步评价

     【摘 要】目的:建立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RSQ-SSV)中文版, 并分析其信、效度。方法:按量表翻译程序将RSQ-SSV 翻译成中文,整群分层选取409 名大学生进行RSQ-SSV中文版的测量。随机抽取90名学生于初评后一个月进行重测,并与美国样本进行比较。结果:RSQ-SSV中文版整个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各因子α系数在0.73~0.81之间;重测信度为0.70;全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11,5因子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19~0.29之间,因子间相关系数在0.12~0.76之间;条目对因子负荷系数在0.38-0.86之间,复相关系数在0.14 -0.74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指标:IFI为 0.93, CFI为0.93, TLI为0.92, RMSEA为0.06 。中国大学生样本的不随意的逃避反应因子得分高于美国大学生样本[(0.97±0.41) vs.(0.91±0.48),P=0.002],而初级亲近控制应对反应、次级亲近控制应对反应、不随意的亲近反应得分均低于美国大学生样本[(1.75±0.49) vs.(2.12±0.50)、(1.51±0.43) vs.(1.80±0.48)、(1.17±0.44) vs.(1.36±0.56),均P<0.001]。结论:RSQ-SSV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试用于我国大学生社交性应激反应的测评。

    【关键词】 应对;不随意反应;大学生;信度;效度;心理测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0-0775-05

    应激反应是指当个体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刺激所引起的一类非特异反应。它包括经个体主观评估之后的各种行为倾向和个体的各种不随意的生理反应 [1]。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至今,研究者开始将对重大应激事件的研究转向对日常应激事件的研究。到现在为止,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家庭应激、工作应激、环境应激以及与社交有关的应激[2]。国内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社交性应激源是主要应激源之一[3-4],而在社交性应激的情况下采取何种应对的方式,有什么样的不随意的反应,对于个体的健康至关重要[5],所以研究个体在面对社交性应激时的应对和不随意反应成了理解他们发展与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6]。既往的相关量表如情景应对问卷[7]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理论依据,效度低,过于简单地划分为针对情绪和针对问题等[8]。而且较少关注应激的不随意反应,以及忽视了不同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针对社交性应激源的反应。需要发展适用于评估社交性应激反应的问卷。

    Connor-Smith JK等[6]认为应激反应分为应对和不随意的反应,而这两大类反应又基于是亲近还是逃避应激源进一步细分为亲近与逃避反应。因此Connor-Smith JK等研究者基于这一理论并且针对具体的社交性应激情景下的应激反应编制了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The Responses to Stress Questionnaire in reference to current social stressors, RSQ-SSV )。RSQ-SSV从多维度来评价应激反应,充分考虑了认知评估与个人特质在应激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并考虑到具体社交性情景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能够较好区分和评估社交性应激反应的量表。近年来的应用表明其有很好的信效度[9]。本文分析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RSQ-SSV)中文版的信效度,以探讨其在我国的适用性,为进一步利用该问卷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法在湖南长沙两所高校进行取样,发放问卷45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09份,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1岁。其中男生232人,女生177人,年龄均是(21±1)岁。随机抽取90名受试(男生37人,女生53人)在一个月后进行重测。

    1.2工具

    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The Responses to Stress Questionnaire in reference to current social stressors, RSQ-SSV) [6] 共57个条目分为5个因子,其中3个因子用来评估随意的应对:初级亲近控制应对(9个条目,包括情绪表达、情绪调节、问题解决三个方面的内容)、次级亲近控制应对(12个条目,包括接受、认知调整、分心、正性思考)、逃避应对(9个条目,包括回避、否认、主观臆想);2个因子用来评估不随意的反应:不随意的亲近反应(15个条目,包括情绪唤醒、冲动行为、思维干扰、生理唤醒、沉思)和不随意的逃避反应(12个条目,包括认知干扰、情感麻木、逃避、怠惰行为)。其中亲近反应是指主动接近应激源或者加强其不随意反应(如条目37“当我与其他年轻人发生摩擦的时候,我立即感到情绪不安”),逃避的反应是指远离应激源或者减弱其不随意的反应(如条目35“当我与其他年轻人发生摩擦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什么也不能想”)。该量表采用从0(一点都不)到3(很多)4级评分,部分条目采用了反向记分。因子总分即所有因子内条目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说明个体在面对社交性应激源时越倾向于采用该策略。该问卷在美国施测各分量表α系数在0.73~0.89之间,重测信度在0.69~0.81[6]。

    1.3 量表的翻译及回译

    经原作者同意后,先由本课题研究组翻译成中文,然后由加拿大McGill大学心理系双语学家回译成英文,再修正翻译成中文,并充分考虑东方的文化特点,尽量使条目表达清晰,易懂,并确保原文能准确体现编制者的思想。经反复斟酌、修改形成终译稿。

    1.4 施测程序

    按年级分班团体施测。在测量前,所有参加测试的大学生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每个教室由2个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监督整个测试过程并收集问卷。

    1.5统计方法 进行Person相关分析、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

    2 结果

    2.1 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的信度

    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3~0.81,重测信度为0.69~0.74;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8,间隔一个月重测信度为0.70;总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11,各因子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19~0.29(见表1)。

    2.2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的效度

    2.2.1量表内部相关分析 在计算社交性应激反应时,按照Wadsworth等人的推荐的方法将因子分除以量表总分得到因子的比例分数进行计算,因为这样计算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具特异性[10]。表2显示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在0.12~0.76之间。

    2.2.2验证性因素分析 由于量表条目较多,借鉴原量表编制者的处理方法[6],进行了打包处理,同因子内每3个条目为一个包,5个因子共19个包,结果显示:IFI为 0.93, CFI为0.93, TLI为0.92, RMSEA为0.06 。各个指数均符合测量学标准。将5因子结构模型,及各条目对因子的负荷系数和复相关系数用标准化路径图表示(见图1)。图1显示各条目对其因子的负荷系数在0.38~0.80,复相关系数为0.15~0.65。, http://www.100md.com(肖 晶 朱熊兆 姚树桥 凌 宇 Abela JRZ Auer)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