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1)
【摘 要】目的:探讨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确定学习障碍儿童的标准,先确定学习障碍儿童,然后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把学习障碍儿童进一步分为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组(23人)、言语型学习障碍组(28人),然后按1∶1比例选取对照组(51人)。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三类情景,每类情景又分为模糊和清晰两种情况,对三组儿童进行结构性访谈。结果:①清晰权威情景下,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的编码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2.35±1.15)vs.(3.25±1.27),P<0.01];对人物意图的判断,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选择“恶意”的比率(65%)高于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29%)(P<0.05);在工具效能感上,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选择有效的比率(74%)高于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36%)(P<0.05)。②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在每个情景故事下的总反应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模糊同伴加入情景:(1.17±0.49)vs.(1.69±0.86),P<0.01;清晰同伴加入情景:(1.09±0.28)vs.(1.69±0.96),P<0.01;模糊同伴激惹情景:(1.09±0.41)vs.(1.49±0.78),P<0.05;清晰同伴激惹情景:(1.17±0.49)vs.(1.65±0.95),P<0.05;模糊权威情景:(0.96±0.36)vs.(1.37±0.72),P<0.01;清晰权威情景:(1.00±0.30)vs.(1.37±0.59),P<0.01]。结论:①清晰权威情景下,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编码精确性不如对照组儿童;对他人意图的判断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比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倾向于敌意归因;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比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工具效能感高。②在每个情景下,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比对照组儿童生成策略少,反应不灵活。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社会信息加工;结构性访谈;非言语型学习障碍; 病例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 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1-0787-05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一个描述异质障碍群体的概括性术语。所谓“异质障碍”是指导致学习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学习障碍群体具体表现个体差异大,存在各种亚类型。Myklebust[1]倾向于将学习障碍分为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NLD)和言语型学习障碍(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VLD)。加拿大学者Rourke提出[2],NLD是表现为神经心理优势和缺陷共存的综合征,即在简单运动技能、机械言语学习及言语形成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而在视觉-空间组织、触知觉、复杂心理运动和非言语问题解决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缺陷的综合征。本研究中,依据国内公认标准,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书写和计算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个体的实际成绩与其年龄、学校教育和智力水平发展差异显著,但这并不是由感觉障碍、动机问题、情绪障碍、注意缺陷障碍等引起的直接后果。
, 百拇医药
以往研究表明,NLD儿童伴有社会性发展不良[3],但尚需揭示NLD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因而本研究从信息加工过程模式来理解NLD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最具影响力的Dodge的社会信息加工(A reformulate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of children’s social adjustment,以下简称SIP)模式理论认为:社会信息加工就是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对各种社会性刺激,如他人的表情、动作、话语等赋予意义,并据此决定如何做出反应的过程。Dodge认为儿童的SIP过程具体包括编码、解释、搜寻反应、反应评估、执行反应五个阶段[4] 。本研究以Dodge的SIP理论为基础,探讨NLD儿童SIP的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哈尔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地区各抽取一所小学,再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这三所小学2-4年级学生、老师进行调查。首先抽取连续两个学期语文、数学成绩排名居全班后10%的学生;然后请班主任根据学习障碍的定义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业成绩、学习动机诸方面综合评定,指出班级内哪些学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最后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依据相应标准向班主任询问而排除存在感觉障碍等问题的儿童。共确定学习障碍儿童51人。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5]将筛选出的学习障碍儿童进一步分型,依据Myklebust分类法[1] 划分为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组、言语型学习障碍组。
, http://www.100md.com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组(NLD):智商(IQ)>70,言语智商(VIQ)显著优于操作智商(PIQ)(差值>12)。共23名。其中男15人,女8人;年龄8~11岁(9.1±0.9岁)。
言语型学习障碍组(VLD):智商(IQ)>70,操作智商(PIQ)显著优于言语智商(VIQ)(差值>12)。共28名。其中男19人,女9人;年龄8~12岁(9.4±1.1岁)。
对照组:在学习障碍儿童所在班级,按1∶1比例选择与NLD儿童、VLD儿童同性别、同年龄(上下相差两个月以内)的,智商(IQ)>70,并且连续两学期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班主任对其综合评定为“良”及以上的儿童。共51名。其中男37人,女14人;年龄8~11岁(9.1±0.8岁)。
所有入组儿童排除智力落后和智力超长、排除多动症、视听觉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听力和矫正视力正常。
, http://www.100md.com
1.2 结构性访谈
在参照前人研究[6] 的基础上,编制相应访谈提纲。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3类情景:(1)加入同伴群体:主角儿童提出与同伴群体一起游戏,被拒绝。(2)同伴激惹情景:主角儿童被同伴激惹。(3)权威情景:主角儿童被有权威的成人要求从事令人不愉快的行为。每类情景又都分为模糊情景和清晰情景,以此区分在信息资源充分(清晰情景)和不充分(模糊情景)时,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这些情景以主试展示图片和简要叙述图片中故事的方式呈现。
1.3 研究程序
① 编制访谈提纲和编码表。
②在正式访谈之前进行预访谈,在此基础上对访谈图片和提纲进行修改后,对每个故事设置的问题及编码方法如下:
编码阶段:问题:“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发生了什么事?”该问题是考察SIP过程中儿童对社会性刺激进行编码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编码方法:6个要素-两方人物,各自的行为,二者关系,所在环境(时间、地点)。说对一个得1分。
解释阶段:问题:模糊情景中问:“为什么他的同学只是自己玩,而没邀请他一起玩?”清晰情景中问:“故事中的其他儿童(成人)是有意的(恶意)还是无意(善意)的?”这些问题考察的是儿童如何解释或判断故事中同伴或成人的意图。编码方法:a.善意;b.恶意;c.不确定。记录儿童在6类情景下选择各种意图的频次。
反应生成阶段:问题:“请告诉我你认为故事中某某儿童会怎么做呢?请写出可能采取的所有方式。”该问题考察儿童反应计划的生成。编码方法:统计反应数量。, 百拇医药(于海英 张修竹 刘爱书 张 妍)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社会信息加工;结构性访谈;非言语型学习障碍; 病例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 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1-0787-05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一个描述异质障碍群体的概括性术语。所谓“异质障碍”是指导致学习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学习障碍群体具体表现个体差异大,存在各种亚类型。Myklebust[1]倾向于将学习障碍分为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NLD)和言语型学习障碍(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VLD)。加拿大学者Rourke提出[2],NLD是表现为神经心理优势和缺陷共存的综合征,即在简单运动技能、机械言语学习及言语形成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而在视觉-空间组织、触知觉、复杂心理运动和非言语问题解决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缺陷的综合征。本研究中,依据国内公认标准,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书写和计算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个体的实际成绩与其年龄、学校教育和智力水平发展差异显著,但这并不是由感觉障碍、动机问题、情绪障碍、注意缺陷障碍等引起的直接后果。
, 百拇医药
以往研究表明,NLD儿童伴有社会性发展不良[3],但尚需揭示NLD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因而本研究从信息加工过程模式来理解NLD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最具影响力的Dodge的社会信息加工(A reformulate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of children’s social adjustment,以下简称SIP)模式理论认为:社会信息加工就是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对各种社会性刺激,如他人的表情、动作、话语等赋予意义,并据此决定如何做出反应的过程。Dodge认为儿童的SIP过程具体包括编码、解释、搜寻反应、反应评估、执行反应五个阶段[4] 。本研究以Dodge的SIP理论为基础,探讨NLD儿童SIP的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哈尔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地区各抽取一所小学,再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这三所小学2-4年级学生、老师进行调查。首先抽取连续两个学期语文、数学成绩排名居全班后10%的学生;然后请班主任根据学习障碍的定义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业成绩、学习动机诸方面综合评定,指出班级内哪些学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最后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依据相应标准向班主任询问而排除存在感觉障碍等问题的儿童。共确定学习障碍儿童51人。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5]将筛选出的学习障碍儿童进一步分型,依据Myklebust分类法[1] 划分为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组、言语型学习障碍组。
, http://www.100md.com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组(NLD):智商(IQ)>70,言语智商(VIQ)显著优于操作智商(PIQ)(差值>12)。共23名。其中男15人,女8人;年龄8~11岁(9.1±0.9岁)。
言语型学习障碍组(VLD):智商(IQ)>70,操作智商(PIQ)显著优于言语智商(VIQ)(差值>12)。共28名。其中男19人,女9人;年龄8~12岁(9.4±1.1岁)。
对照组:在学习障碍儿童所在班级,按1∶1比例选择与NLD儿童、VLD儿童同性别、同年龄(上下相差两个月以内)的,智商(IQ)>70,并且连续两学期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班主任对其综合评定为“良”及以上的儿童。共51名。其中男37人,女14人;年龄8~11岁(9.1±0.8岁)。
所有入组儿童排除智力落后和智力超长、排除多动症、视听觉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听力和矫正视力正常。
, http://www.100md.com
1.2 结构性访谈
在参照前人研究[6] 的基础上,编制相应访谈提纲。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3类情景:(1)加入同伴群体:主角儿童提出与同伴群体一起游戏,被拒绝。(2)同伴激惹情景:主角儿童被同伴激惹。(3)权威情景:主角儿童被有权威的成人要求从事令人不愉快的行为。每类情景又都分为模糊情景和清晰情景,以此区分在信息资源充分(清晰情景)和不充分(模糊情景)时,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这些情景以主试展示图片和简要叙述图片中故事的方式呈现。
1.3 研究程序
① 编制访谈提纲和编码表。
②在正式访谈之前进行预访谈,在此基础上对访谈图片和提纲进行修改后,对每个故事设置的问题及编码方法如下:
编码阶段:问题:“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发生了什么事?”该问题是考察SIP过程中儿童对社会性刺激进行编码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编码方法:6个要素-两方人物,各自的行为,二者关系,所在环境(时间、地点)。说对一个得1分。
解释阶段:问题:模糊情景中问:“为什么他的同学只是自己玩,而没邀请他一起玩?”清晰情景中问:“故事中的其他儿童(成人)是有意的(恶意)还是无意(善意)的?”这些问题考察的是儿童如何解释或判断故事中同伴或成人的意图。编码方法:a.善意;b.恶意;c.不确定。记录儿童在6类情景下选择各种意图的频次。
反应生成阶段:问题:“请告诉我你认为故事中某某儿童会怎么做呢?请写出可能采取的所有方式。”该问题考察儿童反应计划的生成。编码方法:统计反应数量。, 百拇医药(于海英 张修竹 刘爱书 张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