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影响的双生子研究
第1页 |
第5页 |
参见附件(4722KB,6页)。
【摘 要】目的:探索遗传和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以学籍登记为线索募集6-16岁的双生子56对,采集颊黏膜标本提取DNA,进行卵型鉴定。用儿童版艾森克个性测验(EPQ)作为儿童个性测量工具,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SDQ)、家庭活动计划一般功能量表 (FAD-GFS)、应激生活事件问卷等向其父母收集家庭环境信息。结果:(1)50对双生子成功提取DNA, 卵型鉴定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24对,异卵双生子26对;(2)同卵双生(MZ)组的EPQ内外向、稳定性、掩饰度三个因子分每对双生子个体之间均正相关(r=0.75,0.73,0.56;P<0.05),而异卵双生(DZ)组仅有稳定性因子分在每对双生子个体之间有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小于MZ组(r=0.47,P<0.05;MZ组:Z值可信区间为(0.94±0.44);DZ组:Z=0.51);(3)110位双生子个体的EPQ内外倾向性(E分)与FAD-GFS分值呈负相关(r=-0.20,P<0.05),精神质(P分)与母亲GHQ-12分值呈正相关(r=0.22,P<0.05),稳定性(N分)与父亲的专制养育分呈正相关(r=0.24,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儿童个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决定,但家庭环境中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父亲的养育方式、健康的家庭功能等对儿童个性的形成也可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个性;双生子研究;儿童;遗传;环境;横断面研究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1.010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1-0034-06
个性,即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已有研究表明,遗传对成年后人格障碍的发生起着主要的作用[2],而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对个性的形成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3-5] 。国内对个性的现状调查有的是针对某一相关因素(仅研究环境或者仅研究遗传)进行探索,如李晶等对双生子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个性内外向性格(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掩饰性(L)的遗传度分别为0.6942、0.2434、0.3816、0.2525[6];汪韶洁等利用双生子法对卡特尔人格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卡特尔人格中的敢为性(H)、忧虑性(O)、紧张性(Q4)遗传度分别为0.46、0.45、0.44,世故性因子(N)DZ的相关系数大于MZ,提示因子N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7]。有的研究着重于父母教育等环境因素,如王中会[8]报道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王江洋[9]认为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是影响情绪稳定性表现的重要因素。国外研究多是倾向于对个性测评工具的探索[10]或将个性作为研究目的的考虑因素(如个性与行为、疾病的关系[11]),或是研究病态的个性或个性和其他疾病的共病,而对个性很少进行单独研究。
6-16岁的儿童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但也是品性障碍发生并导致成年后易患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12]的高危时期。所以,关注6-16岁儿童少年的个性形成,同时探索遗传的贡献大小和环境,尤其是家庭的再加工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经教委途径获得双生子学籍资料,争取学校支持,招募重庆市6~16岁双生子56对及其父母和教师。双生子纳入标准:6~16岁的全民教育在校学生;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精神疾病无法参加测试者。在家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后,参与调查和采集颊黏膜标本。本研究得到重庆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共收回55对(110个体)的有效问卷。
1.2方法
1.2.1儿童版艾森克个性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13]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儿童版EPQ,评估儿童少年的个性特征。共88 项,分为4个分量表:神经质量表(N),测量情绪稳定与否;外向-内向量表(E),测定性格的内外倾向性;精神质量表(P),测定被试的精神病质;虚假、掩饰量表(L),为效度量表。每个项目进行是和否2 级评分。
1.2.2家庭环境因素评定
1.2.2.1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aire-12, GHQ-12)[14]
该问卷是目前国际上了解心理健康状况敏感度较高的一个问卷。主要了解父母最近1个月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焦虑抑郁情绪、社会功能受损、缺乏自信等。共12项2级评分(其中包括6个反向评分项目),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肖世富[14]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测定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可靠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1.2.2.2 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PSDQ)[15]
该量表一式两份,父母各填一份,要求父母评定自己和配偶对孩子表现出某些行为的频率。量表共62项,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分为3 种,即权威型养育、专制型养育和自由型养育,并细分为11个因子,权威型养育方式共包含27个条目,分为4个因子,即热情和专注、理性/引导、民主参与及温厚/随和;专制型养育方式共包含20个条目,分为4个因子:言语间的对抗、体罚、非理性/或惩罚性的策略及命令。自由型养育方式共包含15 个条目(其中包括3 个反向评分的条目),分为3个因子:不能坚持到底、忽略不恰当的行为及缺乏自信。每项5级评分(分别为:从不,偶尔,大约有一半的时间,经常,总是)。
在重庆市6-16岁人群中测得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系数:父亲版为0.925,各分量表分别为0.780、0.929、0.935;母亲版为0.915,各分量表分别为0.786、0.926、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722KB,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