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68873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年第3期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

     该表由Bem于1974编制。包括男性化和女性化维度各20题目,采用7级评分法,1代表从来或几乎不符合,7代表总是或几乎总是符合。分别计算男性化题目和女性化题目的平均数来得到男性化、女性化的得分。研究表明该量表在中国的适用性良好[6]。本研究中男性化、女性化及总体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6、0.78和0.85。

    1.3 统计方法

    对不同角色类型和性别角色类型进行卡方检验。

    2结果

    2.1 同性恋自我认定的角色类型

    表1显示,男同性恋自我认定的单一角色(纯0、纯1)较少;女同性恋自我认定的单一被动角色(纯P)较少,自我认定的单一主动角色(纯T)相对较多。

    归类后同性恋角色结果见表2。表2显示,男同性恋在3种类型上差异不显著,女同性恋中“主动型”占58.1%,显著多于其他两种类型。

    2.2 不同角色类型同性恋在性别角色类型上的分布

    按照Bem的双性化模式,根据受试在量表上的得分将其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4种性别角色类型。根据本文全体受试得分,分别求得男性化、女性化得分的中位数均为4.95,按中位数对受试进行性别角色分类,其中男性化或女性化1种得分高于其中位数(不含中位数)为男性化或女性化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