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8004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服用单剂量哌甲酯后脑电α波的变化(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年第8期
     【摘 要】 目的:通过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服用单剂量哌甲酯后其脑电α波的变化,及其用药后是否达到正常水平,探讨ADHD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所有ADHD儿童来自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正常儿童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附近学校,各110例。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ncephaloflutuographtechnology,ET) ,对符合DSM-Ⅳ中ADHD 诊断的患儿在服用哌甲酯前及服药后(10 mg)2 h 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用药后:主频明显变快[(8.97±0.94)Hz vs.(9.40±0.99)Hz ,P=0.000];各导联8 Hz优势几率明显下降[(27.08±13.04)%vs.(23.50±13.66)%,P<0.05];全脑10 Hz平均优势几率呈上升趋势[(28.83±14.90)% vs.(30.64±16.66)%,P=0.06];全脑11 Hz平均优势几率明显上升[(12.35±10.50)% vs.(13.90±12.73),P=0.047];全脑平均熵值(Qm)明显降低 [(0.72±0.11)vs.(0.69±0.12),P<0.001]。(2)用药后,主频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 [(9.40±0.99)Hz vs.(9.67±0.92)Hz,P<0.001],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仍高于健康对照 [(23.50±13.66)% vs.(18.19±12.27)%,P<0.001],10Hz各脑区平均优势几率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4±16.66)% vs.(34.24±17.13),P>0.05],总熵值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 [(0.69±0.12)vs.(0.65±0.11),P<0.05]。结论:通过观察ADHD患儿单次服用哌甲酯前后两种状态脑功能的变化,提示单剂量哌甲酯可使ADHD患儿脑电图趋向正常,可使其脑有序度提高、低功效状态改善。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 哌甲酯;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α节律;自身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8-0584-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8.0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其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冲动及活动过度,患病率高达3%~5% ,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社交关系以及学业水平[1] 。因此,目前ADHD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哌甲酯是ADHD 治疗中最常用的中枢兴奋性药物,可减轻ADHD患儿的核心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学业表现[2]。目前哌甲酯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已有的证据表明,其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脑皮层和包括丘脑在内的皮层下结构,通过促进某种神经递质(如:儿茶酚胺、多巴胺等)的释放、抑制其再摄取和/或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来增强神经递质活性,从而刺激那些控制注意、觉醒度、抑制过程的脑区[3]。
, http://www.100md.com
    由于哌甲酯起效快,服药后0.5 h开始起效,2 h后药物浓度达到峰值,能够迅速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针对哌甲酯以上作用特点,单次服用哌甲酯观察其对脑功能的影响成为可能。本研究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ncephal of lutuog raph technology,ET)技术检测单次服用哌甲酯(10 mg/次)前后两种状态ADHD患儿的脑功能,观察ADHD患儿对药物的反应性及其用药后是否达到正常水平,并结合其药理学研究,以促进ADHD病理机制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ADHD组:所有病例来自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2000年1月-2002年12月),经主治医师以上的精神科医师确诊均符合DSM-Ⅳ中ADHD 诊断,共110例,其中男90例(81.8%),女20例(18.2%);年龄7~16岁,平均(11±2)岁。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癫闲及脑器质性疾病。入组患儿均未服用过中枢兴奋剂。
, 百拇医药
    健康对照组: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附近学校,共110人,按年龄(相差 ≤ 1岁)和性别与ADHD儿童1∶1配对,年龄7~16岁,平均(11±2)岁,全部经儿童心理卫生问卷筛查、部分经精神科医师问诊,排除ADHD、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病性障碍。

    所有受试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受试者在进行检查前,保证状态平稳,一周内未服用过下列药物(如:感冒药、镇静剂、兴奋剂等),剔除前一晚睡眠欠佳、空腹、躯体不适等情况。ADHD儿童于服用哌甲酯前、服药后2 h 各采集一次脑电图,服药剂量为10 mg;健康对照采集一次脑电图。

    受试者采取舒适坐位,在安静、清醒、闭眼状态下,应用中国华阳国际技术公司生产的HY9212 型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采集并分析脑电图。数据采集按国际10/ 20 系统,选用F3 、F4 、C3 、C4 、P3 、P4 、O1 、O2 、F7 、F8 、T5 、T6 共12 导,放置头皮电极,进行单极引导,以双耳连线(A1+A2) 为参考电极,前额正中(PFz) 接地保护。采样频率256 Hz ,带通为0.5~30 Hz,时间常数0.3 s,放大倍数20000~50000 。记录脑电图,时间为18 min。
, 百拇医药
    采集信号经A/ D 转换后脑电超慢涨落分析程序分析处理,对α频段的功率进行扫描,计算α波6个频段(8 、9 、10 、11 、12 、13 Hz) 呈现优势振荡的几率称优势几率,即各成分出现的几率,反映该成份在α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α波竞争图是由主频与辅频构成,主频是指α波频段中的优势振荡成分,亦即α波各成分中出现几率最大的波,其他成分称为辅频(其中此优势成分又称为次频) 。这是各振荡频率竞争及协同的结果,是通过脑自组织的机制而实现的。根据公式熵值Q = H/ Hmax ,其中H=-Σpi.logpi ,本试验中pi 为8 、9 、10 、11 、12 、13 Hz各成分所占的优势几率,求出熵值,可以定量说明α波能量分布特征,并可以此为指标评定受试者的α波有序化程度。如熵值高,则表明为α波能量分布不集中、有序度低、脑自组织能力差。

    1.3 统计方法

    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资料进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两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计算用药前后熵值平均值差别的效应量(Effct Size)以评价差别的程度。Effect Size由两组均数的差除以两组合计标准差来计算。一般而言,Effect Size 在0.2 或以下,说明差异程度很小,0.5具有中度差异,0.8 或以上说明差异程度较大。

    2 结 果

    2.1ADHD儿童服药前后α波涨落竞争图各指标比较

    2.1.1主频比较

    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服药前后主频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主频明显变快[(8.97±0.94)Hz vs.(9.40±0.99)Hz;t= 5.267,P<0.001]。, 百拇医药(孙 黎 王玉凤 何 华 陈 进)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