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887880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第3期
     2.4童年期创伤经历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Pearson相关分析

    将BPD组(N=31)CTQ-SF得分和PDI-IV晤谈分(符合阳性标准数)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躯体忽视因子和情感虐待因子均与BPD的症状呈正相关(均r=0.31,P<0.05),其余因子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相关(均P>0.05)。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 BPD大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经历,其CTQ问卷的6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支持了童年创伤经历在BP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BPD的病因研究[1]提示,童年创伤经历是BPD发病的重要因素,Zanarini 等[1]的神经行为模型认为,不良的童年经历与遗传因素、情感调节以及冲动性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是导致机能不良行为,如自伤、自杀、心理的冲突和缺陷的重要原因。Kernberg的“分裂”理论强调不良的童年经历对母婴关系的影响,即对儿童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认为童年创伤经历可能引发儿童心理动力机制的防御性分裂,结果导致身份认同的混乱及自我意识的结构性分裂,从而产生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的失调[11]。国内赵幸福等[12]研究显示,儿童期虐待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于宏华等[5-6]研究显示,BPD患者比正常对照存在较多的童年期创伤经历。以上研究均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
, 百拇医药
    本研究还发现,躯体忽视和情感虐待与BPD的症状存在正相关,与于宏华等[5-6]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情感虐待可能是导致中国大学生BPD发病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进一步调查了BPD患者在童年创伤经历方面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存在较多的躯体虐待、躯体忽视、情感虐待和不良环境等创伤经历,且不良环境经历显著多于男性患者。国外流行病学研究[1]显示,女性BPD患者大约占到70%左右。Subira等[13]关于冲动性的性别差异调查发现,男性BPD患者在Barrat冲动量表和连续作业测验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患者,说明BPD患者冲动性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并认为其可能与注意的性别差异有关。Soloff等针对冲动行为性别差异的PET研究显示,性别之间存在皮质血清素功能的差异,且主要表现为不同皮质间血清素功能的差异,如男性患者的这种差异多出现在左侧颞叶皮层,而女性患者的这种差异则多出现在右侧额叶和右侧颞叶皮层。故Soloff等认为,这种不同皮质间血清素性功能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男女出现不同的冲动行为表现形式的原因[14]。上述结果提示,BPD的病理机制可能存在性别差异,与本研究相一致,但是鉴于本实验例数的限制,数据可能缺乏客观性,但反映了存在性别差异的趋势。
, 百拇医药
    由于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被试在回忆时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当被试回忆起童年创伤的经历时,可能产生负性的情绪体验,影响调查项目的填写,加之大学生本身即存在人格发展的不稳定,均可能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另外,童年创伤经历的发生年龄、频率、持续时间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系等,都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Lieb K,Zanarini MC,Schmahl C,et al.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J]. Lancet,2004,364:453-461.

    [2]Zanarini MC,Gunderson J,Frankenburg FR.Cognitive Features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J]. Am J Psychiatry,1990,147:57-63.
, 百拇医药
    [3]Ogata SN,Silk KR,Goodrich S,et al.Childhood sexual and physical abus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J]. Am J Psychiatry,1990,147:1008-1013.

    [4]Runeson B,Beskow J.Borde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young Swedish suicides[J]. Nerv Ment Dis,1991,179(3):152-156.

    [5]于宏华,傅文青,曹文胜,等.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者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 (6):593.

    [6]于宏华,傅文青,姚树桥,等.B群人格障碍与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88-391.
, http://www.100md.com
    [7]杨蕴萍,沈东郁,王久英,等.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在中国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165-168.

    [8]Jian Yang,Rorbert RM,Paul TC,et al.The cross-cultural generalization of Axis-Ⅱ constructs :a evaluation of two personality disorder assessment instrument in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J]. J Pers Disord,2000,14(3):249-263.

    [9]傅文青,姚树桥,于宏华.儿童期创伤问卷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0-42.

    [10]傅文青,姚树桥,于宏华,等.3140例一、二年级大学生B群人格障碍患病率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87-90.
, 百拇医药
    [11]Kernberg OF.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with borderline adolescents[J]. Adolesc Psychiatry.1979,7:294-321.

    [12]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435 名儿童的儿童期虐待问卷调查[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377-379.

    [13]Subira S,Ferraz L,Vallez M,et al.Gender differences,impulsivity and attention measures in BPD patients[J]. Eur Psychiatry,2007,22:101-220.

    [14]Soloff PH,Meltzer CC,Carl Becker,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a fenfluramine-activated FDG PET study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J]. Psychiatry Res:Neuroimaging,2005,138:183-195.

    编辑:靖华

    2009-02-25收稿,2009-08-12修回, http://www.100md.com(黄灿泽 宋东峰 栾融融 温 雅 傅文青)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