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10年第6期
编号:11913915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第6期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

     共33个条目,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

    1.2.7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Marlowe-Crowne Social Desirablility Scale,MCSD)[25]

    共29个条目,总分0~29分,高分表示较强的认可需求。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

    1.3统计方法

    用SPSS16.0和Lisrel 8.5.1进行数据录入及相关数据处理。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用Cronbach α系数表示总量表和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量表的效标效度。

    2 结 果

    2.1项目分析
, http://www.100md.com
    按总分分布,分别取高端和低端各27%的受试组成高分组和低分组,以两组受试得分平均数的差,除以评定量表的全距,作为项目的鉴别力指数D。结果所有项目的鉴别力指数在0.25~0.43之间。每个项目与对应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63 ~0.82之间,并且均达到0.01 的显著性水平。

    2.2效度检验

    2.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将样本总量分半,随机抽取其中150份问卷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初测问卷的10个项目进行Bartlett' s球形检验,χ2=819.617,P<0.001; KMO= 0.786,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选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正交旋转后获得2个特征根>1的因素。结合特征值、方差解释率和碎石图直观分析,确定两因素模型的合理性。两因素共解释57.22%的总方差。

    因素分析的原则是逐步删除载荷小于0.4的项目、双负载或者多负载情况严重的项目,以及维度归属与原先设想不一致,且无法解释的项目。每删除一个项目都重新进行因素分析。由于第10题(我总在追求一些能让生活显得重要的东西)双重负载(分别为0.582和0.410),故将其删除,最后保留9个项目。因素1被命名为生命意义感,即高分表明被试感觉自己的生命和存在富有意义、目的和理由。因素2被命名为寻求意义感,即高分代表被试正在努力寻找自己存在的理由或生命的意义。具体项目及其在各因素上的载荷见表1。
, 百拇医药
    2.2.2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将剩余157份样本做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43.81,df=26,P=0.016,RMSEA=0.066,模型得到理想的拟合(图1)。表2是MLQ中文版各拟合指数及Steger等人在原始量表编制和验证中使用的3个独立的大学生样本[13]的拟合指数对照。

    2.2.3效标效度

    本文参考已有实证研究结果[2-4]及原始量表的效标变量[13],选取多个变量作为量表的外部效标,结果显示MLQ-P与自尊、主观幸福感、正性情绪、预先应对、预防应对和社会期望呈正相关,与抑郁和负性情绪呈负相关;MLQ-S与预先应对、预防应对和正性情绪正相关(表3)。

    2.3信度检验

    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考察MLQ中文版的信度,结果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1,生命意义感分量表和寻找意义感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1和0.72。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本次修订后的生命意义感量表为9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因素结构(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的稳定性。原量表的条目10没有达到测量学的要求,从对个别受试的访谈和讨论中推测,条目10的翻译版表述(我总在追求一些能让生活显得重要的东西)含义比较模糊,“让生活显得重要的东西”与生命意义这两个概念受试不一定会理解为相等,或者有的受试把追求重要东西的过程看作意义本身。所以此条目不适合直接从英文翻译。总量表及2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遗憾的是,由于数据是在暑期课堂上收集,到后期难以再次施测,因此本研究没能获取重测信度,这有待在后继研究中完善。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的2个分量表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与Steger等编制量表时的结果[13]一致。Steger等[13]对这种相对独立的关系作了探讨,一种较容易理解的现象是,一些人由于生活中缺乏意义感而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能的负相关关系),但这并不是唯一可能存在的现象。很多人已经拥有富于意义的生活,但仍继续在生命中寻找存在更深刻或终极的意义或理由。相反,也有人声称人生毫无意义但也不想努力去寻求(可能的正相关关系)。Steger等2008年的跨文化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的关系[5],结果显示,美国受试(N=1183)比日本受试(N=982)生命意义感水平更高,但寻求意义感水平更低。另一方面,美国受试的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呈负相关,而日本受试中二者却是正相关。说明不同文化下寻求生命意义的状态对生命意义感水平有不同影响,提示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在不同的群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 百拇医药
    本文对生命意义感2个分量表与多个效标因素的相关分析显示,生命意义感分量表与多数心理健康有关的变量呈正相关,如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等,而与抑郁和负性情绪等呈负相关。与原始量表结果不同的是,生命意义感分量表与社会期望相关有统计学意义,样本的社会期望均分为(13.6±4.5),说明问题可能不在取样合适性上,可能在中国文化下,个体认为生命有意义或者不倾向于认为生命无意义,这一点需要更深入的探讨。Frankl的生命意义理论认为缺乏存在的意义感会促使人在生活中寻找意义,这种寻求过程可能使人焦虑沮丧[1]。原始量表的结果表明寻求意义感与神经质,抑郁和负性情绪相关,这个结果与Frankl的理论相符。但在本研究中,寻求意义感分量表得分与抑郁和负性情绪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而与未来取向应对和正性情绪呈正相关。提示寻求意义感不一定会引发焦虑沮丧,也有可能与积极心理变量相关。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之间相关不显著,且与其他变量的关系模式也不同,说明已经获得意义感与在生活中找寻意义的状态之间是相对独立的,而二者间的关系及其与相关变量的关系模式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Frankl VE.Man' s search for meaning: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M].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1963.

    [2]Ryff CD,Singer B.The contours of positive human health[J].Psychol Inquiry,1998(9):1-28.

    [3]Scollon CN,King LA.Is the good life the easy life ?[J]Soc Indicat Res,2004,68:127-162.

    [4]Zika S,Chamberlain K.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eaning in lif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Br J Psychol,1992,83:133-145.

    [5]Steger MF,Kawabata Y,Shimai S,et al.The meaningful life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Levels and correlates of meaning in life[J].J Res Pers,2008,42:660-678., 百拇医药(刘思斯 甘怡群)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