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态度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3709KB,4页)。
朱熊兆 蔡琳 蚁金瑶 姚树桥 罗英姿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中南大学科研部;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态度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两所高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644名。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A)、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学生日常社会和学业事件量表(GASHSS)进行基线评定,用CES-D和GASHSS进行每月1次共6次的追踪测查。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功能失调性态度水平对追踪过程中抑郁症状水平的主效应显著(b=1.24,P0.001),功能失调性态度水平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水平对追踪过程中抑郁症状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b=0.02,P0.01),随着生活事件应激强度的增加,其抑郁症状明显增加。结论:功能失调性态度可能是抑郁症状的一个预测因子,高水平功能失调性态度的个体在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后更易表现出抑郁症状。
【关键词】 功能失调性态度 抑郁 多层线性模型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7B00)
【分类号】R749.41
功能失调性态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Beck提出,是一种潜在、歪曲的认知结构[1]。Beck认为功能失调性态度使个体倾向于消极的评价和解释事件,构成抑郁的易患倾向。功能失调性态度通常不予表达,但被应激性生活事件激发后,就会启动个体潜在的自我消极图式,表现出对自己、对
------
功能失调性态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Beck提出,是一种潜在、歪曲的认知结构。Beck认为功能失调性态度使个体倾向于消极的评价和解释事件,构成抑郁的易患倾向。功能失调性态度通常不予表达,但被应激性生活事件激发后,就会启动个体潜在的自我消极图式,表现出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的消极态度,认为自己不值得爱,环境没有人支持自己,未来没有希望,最终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因此,功能失调性态度可能是导致个体抑郁症状产生和持续的易感因素。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0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