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的内隐心理活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
张奇勇 卢家楣 闫志英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摘要】目的:探索有人际关系困扰(ID)问题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内隐心理活动特点,为ID者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329名大学生,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Q)将其分成ID组(IRIDQ得分为15~28分,n=43)、普通组(IRIDQ得分为9~12.11分,n=50)和无困扰组(IRIDQ得分为0~3.76分,n=50)。采用GNAT(the Go/No-go Association Task)内隐联想范式和情绪STROOP范式测试三组在人际关系上的内隐认知、内隐情绪、内隐社交意向的反应时、击中率与虚报率(用于计算信号辨别率指数d')。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在内隐认知、内隐情绪、内隐行为意向的平均反应时上,组别主效应均显著(均P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ID组积极内隐认知反应时长于普通组和无困扰组[(594.2±17.0)ms vs.(533.4±15.5)ms vs.(503.3±13.9)ms;均P0.01],而消极内隐认知反应时则短于普通组和无困扰组[(554.5±18.5)ms vs.(600.6±28.8)ms vs.(610.4±19.8)ms;均P0.01];ID组内隐情绪反应时长于普通组和无困扰组[积极情绪词(442.1±18.5)ms vs.(415.6±17.5)ms vs.(395.7±12.9)ms;消极情绪词(434.3±17.5)ms vs.(390.1±13.1)ms vs.(389.8±15.5)ms;均P0.01];ID组内隐社交意向反应时长于普通组和无困扰组[(593.6±10.7)ms vs.(395.6±12.0)ms vs.(381.2±8.1)ms;均P0.01],而社交情境d'最短[(0.8±0.6)vs.(1.8±0.8)vs.(2.2±0.6);均P0.05)]。结论:人际关系有困扰者存在消极的自我内隐认知和情绪干扰,人际交往行为有退缩意向。
【关键词】 人际关系困扰 认知干扰 情绪干扰 内隐认知 内隐情绪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青年专项(C-a/2011/01/01)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YD2011/05/28) 上海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项目(B-7063-12-001026)
【分类号】B844.2;C912.1
人际关系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当前,对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仍停留在关系因素上,如人格方面的因素、学校评价因素[1]。所谓“关系因素”是指与人际关系水平存在密切关联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与人际关系水平的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如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