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13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405078
大学生情绪标签与性别标签加工时程差异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邓欢 江琦 马静 纪婷婷 朱梦音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比较大学生情绪标签与性别标签的加工差异,探讨情绪标签的时程。方法:选取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情绪标签任务和性别标签任务,分别记录选择正确的情绪标签词和性别标签词的正确率与反应时。同时收集脑电数据进行事件相关电位参数分析,包括P1、早期负后波(EPN)和晚正波(LPP)三个脑电成分。其中,LPP由于时间窗口跨度宽,以50 ms为间隔,分为7段(450~500 ms、500~550 ms、550~600 ms、600~650 ms、650~700 ms、700~750 ms、750~800 ms)。结果:情绪标签反应时长于性别标签[(1095.6±218.1)ms vs.(1007.6±219.3)ms,P0.01],但两者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5.8)%vs.(91.5±4.6)%,P0.05]。情绪标签仅在550~600 ms的时间窗口内,LPP波幅大于性别标签[(5.9±3.2)μv vs.(4.8±2.8)μv,P0.05]。其他脑电成分及其他时间窗口内的LPP,情绪标签与性别标签的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与性别标签相比,情绪标签可能在某一时间段内存在情绪的符号加工过程,从而导致LPP波幅先上升,而标签情绪之后,又使LPP波幅下降,形成内在的情绪调节过程。

    【关键词】 情绪标签 性别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9XJAXLX001)

    【分类号】B842.6

    情绪标签是指个体用语言来描述自身感受或说明刺激和事件的情绪特征[1]。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可通过与他人分享或将情绪转化为文字等标签情绪的方式来调节情绪状态。情绪标签与认知重评及注意分散等有意情绪调节策略一样,能有效地降低个体对情绪刺激的主观体验[1],特别是对负性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7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