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1999年第3期
编号:11557140
从公园里回来还得写作文
http://www.100md.com 1999年3月1日 《父母必读》 1999年第3期
从公园里回来还得写作文

     在我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有一间游戏厅。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这里门可罗雀。可一到星期六星期天,不论白天黑夜,窗子的大半部都被遮得严严实实——这是孩子们怕被家里人发现。好孩子的家长们路过这里的时候,都会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里面全是差生!

    我常常在想,假如“好”孩子们也都在里面玩游戏呢?

    做父母的是断断不会答应的。

    孩子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由不得他们。我们得管管。管得越严实,咱就越放心。

    这就是大多数孩子们的处境。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儿童的学习活动高度目的化了。

    有没有另一种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却自然放松的学习方式呢?有!这就是社会化的学习。我们提倡给予儿童更多的社会化学习的机会。只有让有目的的学习和没有目的的学习相互补充,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命才会变幻出灿烂的景致。

    增加孩子社会化学习的机会,第一个就是应该把属于孩子的社会还给孩子。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每是遇到新同桌,必定先要和他分好课桌上的界限。现在当上了父母,却依然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是和别人,而是和孩子划分着属于各自的界限。我们认为孩子们应该好好地呆在课桌边做自己的功课,而不应该过多地接触“社会”。“社会”是属于成人的,接触社会对孩子们没有好处。殊不知,正是这种善良的“关爱”,剥夺了孩子在自然的社会生活里学习的机会。

    我们偶尔也会让孩子们接触一下“社会”,但其实那不是要让孩子们自由地阅读社会,在社会里生活,而是想把“社会”也变成“课堂”。

    儿子从学校回来说,下午老师要带大家到公园去玩。

    “这下可好了,大家一定很开心。”

    “开心啥呢?从公园回来要写作文!”

    孩子们猜透了大人的想法。正因为这样,当我们带着孩子逛商店的时候,他们不一定会显出多少高兴的神情,因为他们知道,给他们买东西不是无条件的,他们得好好学习,得考一百分。否则,下次休想!

    去公园也罢,逛商店也罢,原本是孩子们自由地融入这个社会的机会。可这些机会基本上都被我们剥夺了。

    做父母也罢,做老师也罢,在孩子们离开了书本之后,能不能就别再提作文之类的事情?

    增加孩子社会化学习的机会,第二就是要做到善待社会。

    除了学校与家庭之外,我们不想让孩子进入社会,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对“社会”的评价比较低。一想到游戏房,我们就会觉得那是没出息的人去的地方;一谈到歌舞厅,我们就觉得里面多是些不三不四的人……孩子们怎么能到这样的地方呢?于是,当我们准备让孩子接触一下社会的时候,马上就会想到少年宫、儿童乐园,或是某某风景区。仔细想来,我们为孩子们作出的安排仍然具有太多的人为的成分,具有太明显的教育目的。一句话,孩子们其实还是没有摆脱我们为他们设计好的大网,还是没有真正地走进社会。很多家长都已经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从商店里买来的玩具,孩子们不一定真正喜爱,他们真正喜爱的倒可能是那些自己发现的、自己做出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同样,他们真正喜欢去的地方,不一定就是我们为他们选择好的那些风景区,倒可能是那些破旧不堪甚至很不干净但却有条小狗的老胡同。——问题是,他们几乎没有多少机会自己作出选择。

    比如年龄较小的孩子,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在社区的范围里活动;孩子年龄稍大,就应该鼓励他们在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更大的社会范围里活动,而不能总是希望他呆在家里。

    可能绝大多数家长会说:“把孩子丢在社会上,我们能放心吗?”确实如此,但愿我们的社会环境变得更加自然、平和而美好。

    增加孩子社会化学习的机会,第三个就是要在家庭里表现出一些自然的气氛。

    孩子进了学校,学习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和主旋律。这样的变化也会深深地影响到我们做家长的心态。于是,我们会觉得,除了孩子的学习,什么都不重要。孩子的学习状况甚至成了家庭气氛的“晴雨表”。这样的家庭生活,该是多么的乏味。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部分,是一处特殊的社会。这里面有着孩子永远也读不完的东西。因此,当孩子做完了功课之后,我们不妨尽情地沉浸在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中。

    孩子们一定会深深感受到这种快乐。

    这也是一种学习。是另一种学习。■, 百拇医药(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