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1999年第8期
编号:11556915
他在听吗?
http://www.100md.com 1999年8月1日 《父母必读》 1999年第8期
他在听吗?

     ●谈话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和情感。但当信息的内容尚未完全明了时,听话的人总是先通过察言观色来辨认说话人的情感。常言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比较理智的成年人之间的谈话尚且如此,更别提与情感尚未成熟的孩子们谈话了。于是,在我们振振有词的时候,是否要常想想:

    六曰:“欲擒故纵”

    就是采取“迂回”战术。谈话时不单刀直入,而先找到能调动孩子情绪的话题,然后再转入正题。这在教师讲课时是常常采用的。比如要讲巴西的地理,先同他们聊巴西的足球。待气氛活跃起来再切入正题。而且还要留下悬念:什么是使巴西足球如此厉害的真正原因……国家体制地容地貌物产民族传统交通网络还是地理位置当然结论可能都是“莫须有”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学习目的达到了。

    这种战术也可用来对付那些拒不承认错误的孩子。

    在加拿大有两个逃学的中学生,在高速公路边恶作剧……用石头打来往的汽车,从而酿成大祸。警察抓住了他们,可是他们死不承认,警察一时也拿不出证据,家长和学校都很不满意。一位警官索性把这个案子放在一边而同他们谈起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发生的另一起极其严重的抢劫案。他要两个孩子提供线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由于两个孩子都在撒谎,回答起来当然是漏洞百出。他们越想脱身,与这案子牵连越紧,简直就成了嫌疑犯。最后,两个孩子大叫起来:“哎你们怎么不审扔石头的案子了我们做的是那个案子啊”于是,马上讲出全部的细节。
, http://www.100md.com
    当孩子做了错事以后,一般比谁都清楚自己的麻烦。所以,他们常以顽抗的态度对待家长或老师。他们在面对你之前就已经精心建立起自己的防线,你从正面进攻是很难成功的。由于我们掌握着谈话的主动权,所以可以避实就虚,使他们的心理准备成为“马其诺防线”,从而不得不“缴械投降”。

    七曰“滴水涌泉”

    “滴水”是指孩子曾经有过的“闪光点”。把他有意无意做过的点滴好事或并不十分突出的长处强调出来并加以大力渲染,荣誉感会驱使他有更大更新的作为而成为“涌泉”。有格言说得好:“如果我们不庆祝昨天的成功,那我们就注定要重复以往的失败。”听听下面这位母亲是如何同生性自私但曾偶然帮助过别人的孩子谈话的。

    妈妈 :真是太高兴了我今天在商店里遇见你以前同学的妈妈,她说你曾在三年级时帮助过他的儿子。她一直想亲自来谢谢你。

    儿子:哪个同学
, http://www.100md.com
    妈妈:我忘记问他的名字了。不过,你可以看到,这么长时间了,他们还记得这件事,你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多深呀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今天晚上我一定讲给爸爸听,还要把这件事记在日记里。

    儿子:妈,不必了,小事一桩。以后这样的事多着呢。

    ——那好吧,下一步妈妈就要看一看:这样的“小事”将如何“多”起来。

    某成功人士也曾感慨万分地回忆自己的早期教育经历:我从一踏入学校的大门就被划入最差学生的行列,公认的“低能儿”,否定和自卑完全淹没了我。直到六年级时的一天,班里同学讨论“幽默”,我的班主任指着我说,“他是我们班的幽默大师。”并接着强调说:“幽默是要以敏捷的思维、丰富的联想、广搏的知识作为基础的。”我身体里的“引擎”就是在那一刻被发动起来的。

    八曰:“积极聆听”

, http://www.100md.com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时,父母一方面要耐心地、全神贯注地聆听,另一方面还要有包含着“潜台词”的应答。这些潜台词有这样几个作用:

    向孩子确认自己听懂了他的意思,用“我理解你”的态度来建立一种亲密的同情关系;

    以积极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来清除孩子话中一些消极的因素,帮助他在内心建立起新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激发孩子的热情,调动起他的潜能,使他能勇敢地去面对更大的挑战。

    孩子:爸爸,我真是恨透数学课了极其愤怒。

    爸爸:哦,看来数学课出了点麻烦。没有那么严重,无非是不顺利罢了。

    孩子:我就是搞不懂“勾股定理”是怎么回事。很沮丧。
, http://www.100md.com
    爸爸:据说这个定理是专门用来打击学生情绪的。看来真是很灵啊如果你的情绪被它破坏,正说明它的目的得逞了。

    孩子:那么你懂吗不服气

    爸爸:怎么你也不得不求我帮忙了如果你求助于我,说明你服气了。

    孩子:才不呢。我怎么会求你帮忙呢我是看它对你灵不灵。看它是否也能打击你的情绪

    爸爸:嗯……,好像当初只灵了一天。我只用一天就搞懂了。

    孩子:那对我只会有半天。我只需要半天就可以搞懂。

    爸爸:真的这可不是说说就完了,要动真格的。

    孩子:你等着瞧吧
, 百拇医药
    这里你可以看到:潜台词像“舵”一样引导着孩子情绪的“船”。最后,孩子的态度完全被改变了,因为他不愿意自己归于伏伏贴贴被“打击”的范畴。现在,他要做的一定是全神贯注地伏案钻研。而且我们可以断定:在他没有把“勾股定理”搞通之前,没有人能叫得动他。

    九曰:“柔声细雨”

    就是调节好说话的声量、语气、速度

    有研究材料表明:说话的音量、语气、速度在表意功能方面占38%的分量,体态和表情占55%下面会专门谈这方面的问题,而言语只占7%。这说明人们谈话时对音量、语气、语速是非常敏感的,这也许是因为人们对它们的印象比较直接,作出判断也比较容易。不是吗当你的话一出口,人们马上就能从你说话的音量、语气和速度上感觉出你的情绪和态度。所以,如果我们习惯了用刺耳的声音说话,那么我们就注定成了“有好话也不会好说”的人。没等我们把话全部说完,周围的人就已经断定我们在发脾气、发牢骚、谴责、批评、不耐烦,或者是在讽刺、挖苦、嘲笑、贬低、挑衅。那么我们后面的话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 http://www.100md.com
    有一个法国人曾不无自豪地跟我谈起法国人的谈话风度。他说我们法国人吵架时,旁边的人都会以为是一对老朋友在窃窃私语。

    我们不妨试一试,看看与孩子窃窃私语是不是比大声喝斥更有力量,更见成效。其实无论什么人都是不喜欢噪音的,之所以很少有人提出过疑义,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已经习惯这样的情况。不过,还是别习惯的好。

    十曰:“和颜悦色”

    谈话效果的55%与说话人的姿态、动作和面部表情有关,所以万不可掉以轻心。谈话前,我们最好在镜子里先认真做一下演练,使我们确信自己的姿态、动作和面部表情都对孩子充满了爱抚、宽容和接纳;对孩子的成绩洋溢着赞叹、喜悦和自豪;对他们的错误则由衷地担心、忧虑和悲痛。别忘了,忽视了这一点,你的谈话就失去了55%的效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事倍功半”。

    结束语

    谈话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所谈的内容不是真理而是“权术”的话,孩子可能会接受所谈的内容却不一定真心钦佩我们。即使我们教导的是真理,而且又有谈话的艺术,可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自己没有行出来,内容也必然是苍白无力的。一个中学生曾对我说:“我爸爸一天吸两盒烟,却一支烟都不叫我吸,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所以说,真正有效的方法,无非是我们做父母的首先成为我们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让孩子效仿或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做父母的本身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平时一言一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对孩子说的知心话。■, http://www.100md.com(袁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