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听得懂,就是不开口
迟迟不开口说话的儿童,除了一部分是由于不理解别人说的话而不开口之外,还有一部分儿童是能够听懂成人说的话,并且能用动作表示自己的理解,例如:父母说:"我们到外面去玩儿!"孩子会立刻跑向门口;父母说:"把小椅子搬过来。"孩子也会照办,但就是不开口说话。对于这种现象,有的父母抱着等待的心理,认为也许是孩子年龄小,长大些了自然会开口;也有的父母担心、焦虑,不明白孩子迟迟不开口说话是怎么回事。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对于听得懂而迟迟不开口的孩子需要语言干预。
正常儿童的语言发展必然是先有理解,后有语言。理解的程度也有讲究,正常儿童从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说的话,过渡到自己开口说话,一般需要3~4个月的时间,有的则会更长些。如果儿童仅仅是部分理解成人说的话,那么,他距离自己开口说话还要有相当一段时间。
那么,为什么孩子的理解会先于说话呢?这与大脑的功能有关。当儿童在听父母说"眼睛"一词而作出的反应时,这意味着儿童是在父母的提醒下(说出"眼睛"),回忆起声音和眼睛的条件联系,但一开始口腔运动、发声器官还不具备说出这两个字的能力。当儿童在日复一日的强化中牢牢地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且发声器官已具备说话的生理基础时,孩子终会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说出"眼睛"这个词语。
对于这些孩子的语言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孩子建立词汇与实物或词汇与动作之间的联系。选择的词汇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偏向名词一类的,如称呼、人体五官、食品、衣物等等。
2.教孩子交流的基本形式。语言是交流的手段。交流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传递各种信息。只懂不说的孩子难以向外界精确地传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及感受,也难以让外界知道他是否完全理解了较抽象语言信息的全部含义。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学会交流,最初可在游戏中用轮流的方法,如轮流扔球、吹泡泡、推小汽车等,在一动一静的玩和等待中,使孩子懂得交流的互动性,并且体会到其中的欢快,这一点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此基础上,逐渐延伸到用语言和外界沟通。
3."轰炸"所教的词汇。在教孩子说某一个词汇如"车车"时,要突出"车车"这个叠词,尽量在句子中多次重复这两个字,如"车车开了","车车是绿色的","宝宝去公园乘车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轰炸",以此达到强化的目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车车"保存在长时记忆的仓库里经久不忘,再看到车时,无需大人提示,孩子的小嘴就能自发地用这两个字表达,这就是"轰炸"的效果和意义所在。
有的家长也一直在教孩子说话,但是,由于方法不对头,比如说,教孩子时用的句子较长,而且句子与句子之间又没有特定的重复词汇,结果是劳而无功,于事无补。
4.要符合孩子的发育水平。儿童语言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先是说一个字,然后是重复这个字的叠词,接着是两个不同字的词语,当词语累积达到50个以上的数量时,就出现了短句。以后,句子的长度不断增加,儿童会用句子讲故事、叙述事物,与他人交流。
如果家长在教孩子时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可能造成孩子紧张,父母失望。当发现你的孩子迟迟不肯开口时,你可以考虑请专业人员评价孩子的语言发育水平,有的放矢地教孩子,这样才容易收到成效。
5.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父母除了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有意识地教孩子说话之外,还要不断地给予孩子语言刺激。有些家庭中,不太注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陈旧的育儿观念指导下,对孩子只求吃好长胖,漠视能力的发展,这在那些由老人照看孩子的大家庭中比较明显。
此外,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并不是丰富多种方言。有些家庭请保姆照顾孩子,而保姆又经常更换,各个保姆讲的又是不同的方言。在孩子学语言的年龄阶段,方言太多,会造成孩子语言的混乱,使孩子无所适从,不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金星明)